让教育更人性一些
福堪镇初级中学 袁士杰
越深入读《孩子们,你们好》,越觉着阿莫纳什维利的一些做法奇怪,与“众”不同。你看:
我突然发现,沃瓦闭着眼睛伏在桌子上,不在“抓音”。“他睡着了!”塔姆里克用手指指着沃瓦对我说。孩子们笑了起来。我向孩子们做了个不要喧嚷的手势,踮着脚走到沃瓦跟前:男孩睡意正浓……“孩子们!”我轻声地说,“要珍惜一个人的睡眠,因为在这个时候他正在积蓄力量!为了不惊醒沃瓦,我们说起话来要小声点!”
我开始压低声音“丢”给他们语音。
孩子们呢?他们一下子都变了,变得对人非常体贴,非常温存起来。在每一次回答后,他们都要转过头去看一眼沃瓦:是否把他吵醒了。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他们都踮起脚尖走出教室,对任何大声地移动课桌和开始高声谈话的人都要投之以责备的眼光。(P82)
瞧瞧!阿莫纳什维利是个多么有爱心和人性化关怀的教师!我要说的是,如果我是沃瓦,等我醒后,我的同学们一定会把刚才的场景告诉我,而我,一定会被刚才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关爱举动深深感动,也一定会把刚才的温馨记忆终生。而其他学生,则是从老师对沃瓦的关爱中,学到了如何关爱他人,更会对老师心存敬意。
这样的场景之所以能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它太有别于我们的常规思维了。我想的是,如果是我们的老师碰到这种情况,负责任的便会立即把沃瓦叫醒,或让其他同学把他摇醒;不负责任的则对之视而不见,你爱咋咋地,我该讲我的课还是接着讲。就叫醒的方式而言,脾气暴躁不讲究方式方法的,可能是把他拍醒,然后严加痛责、大声呵斥,弄得该学生面红耳赤、坐卧不安、当众尊严扫地;脾气温和讲究方式方法的,或是选择轻轻走到该生面前敲敲桌子,或是不动声色走到该生旁边提高嗓音讲课,即便是惊不醒他,一边会意的学生也会把他推醒,醒后,面对其他学生或是善意或是嘲笑的目光,自然也是内心惶惶、极不自在。遇到前者,当然是倒霉透顶;遇到后者,也就幸甚至哉了。
但能像阿莫纳什维利这样,人性化地悄悄降低自己讲课的声音,又告诫其他学生尽量不要惊醒那个睡觉的沃瓦,如此尊重学生个人的教师,我们还是少之又少的。在我们许多老师看来,能在自己课堂上睡觉,是对讲课老师的大不敬,是有损讲课教师尊严的行为,虽不至于“其罪当诛”,但也“罪莫大焉”,必须严厉惩罚之,“杀鸡吓猴”,以防其他学生效仿睡觉,否则,不足以显示教师的威严。当然,那种对学生上课睡觉不理不睬、自顾自讲、视而不见者,实属不负责任,则是另当别论。
其实,无论是严厉惩罚,还是自顾自讲,都不会产生好的教育效果。严厉惩罚带来的是学生的当众出丑、尊严扫地。学生上课睡觉,许是贪玩过度疲劳,许是半夜陪同父母到农田劳作,许是生病未曾睡好,也可能是私自外出上网玩了个通宵。无论何种原因,他本已疲惫不堪,再责令站起、听候训斥,岂不更让他受罪受累、备受煎熬?如若是私自外出通宵上网,惩罚是必须的,但等到醒后也不迟,不差这一会儿。何况,身心疲惫极易导致心情烦躁,老师的严加痛责和其他学生的嘲笑若是遇到脾气倔强的学生,师生冲突往往不可避免。我们都做过学生,都有相同的感受,对我们不分青红皂白严加痛责的老师,我们并不心存感激,更多的是产生敌意和对抗,这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自顾自讲者,是对学生存在的漠视,渐渐地,无论是睡觉者还是不睡者,都会对该教师产生心理距离,师生关系等同路人,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至少不会产生敬意,我认为。
所以,能不能善意又人性化的对待学生上课睡觉,是考验一个教师是不是具备真正教育素养的机会。如何抓住机会妥善处理这类事情,真正让教师行为产生教育的意义,也在考验着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
我想,做了老师又会真正做老师应该做的事情,是我们许多老师迫切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