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动力?——《家长会投稿》之“亲子沟通”
“妈妈,今天第七单元英语测试卷下来了,我考了99分,全班第一,不过老李对我很失望。
“99分很不错了,李老师为啥还失望?”我不解地看着儿子。
“老李今天在讲评试卷时专门点了我的名‘颜聪聪,你今天让我在别的英语老师面前抬不起头’,老李平时对我不错,又只教我们一个班,当然希望我们的成绩好一点,可结果却是别的班都有满分试卷,唯独我们班没有,而我又因‘三单后面加-s’而痛失关键的一分,老李当然失望了。哎,下一次一定为老李扳回面子……”
老李,看上去不到30岁,从家长会上略带腼腆的讲话中猜出李老师教龄不会太长,可从儿子口口声声称李老师为“老李”的语气中,感觉到李老师深受学生的喜爱。
“聪聪,你在‘三单后面加-s’这个问题上已是第二次跌倒了,妈妈希望你能牢记这个知识点。我相信你一定能记牢的!”在儿子的试卷上签完字,我们母子进行了一次私聊……
“聪聪,先撇下成绩不谈,你对李老师的话有何感受?”
“也没什么,下次一定认真点,为李老师扳回面子。”
“李老师的话对你而言是动力?还是压力?”
“嗯,应该算压力吧,平时老李对我们几个很够意思,如果我能考个满分,老李在英语组也能趾高气扬一下子,可……”
“没关系,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自己考满分,每一位老师也都希望所教的学生考出好成绩,可与分数相比,妈妈相信老师更看重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如果你与李老师够铁,就应该把老师的话当成动力,而不应该是压力。”看着儿子稍显沮丧的小脸,我轻轻安慰着。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妈妈为你的良好心态喝彩!人有压力犹如负重上山,爬不了多久就会有疲惫感;而动力犹如轻装上阵,他会助你一臂之力。把压力转变成动力是一种阳光心态,而凡事都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人会活的很累,学习起来也就没有快乐而言。”
“放心吧,我一直是个阳光男孩。”“‘枯燥’一词在我学习的字典里还没诞生呢,我在一中上学,这跟我的小学同学相比,我不知要轻松多少呢!”
我本想用母爱减轻儿子的心理压力,没想到儿子的回答犹如一缕春风吹散我内心的阴霾。
前段时间,我们母子所在的英语辅导班因合并而被取缔,老师把我们安排到周五晚上的班,这意味着要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每周上两节英语课,关键是周五班的学生都非常优秀,跟他们相比,儿子明显缺乏自信。老师三番五次用激烈的语言刺激儿子,每次我都暗暗捏着一把汗。我知道儿子舍不得放弃英语辅导班,面对儿子的犹豫我选择了等待。两周后,儿子终于抱着试试看的念头走进了周五辅导班,我与儿子每天坚持听录音、预习课文,又过了两周,儿子的优秀再度显现,朗读、背诵、默写、摘要写作,儿子一路过关斩将,尤其是在复习直接引语、间接引语以及主动语态、被动语态时,儿子技压群雄,老师几次重点表扬,儿子又找回了往日的自信。
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聪聪,妈妈感到你在划分句子成分上还有些欠缺,明天又该上英语课了,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好哇,口头分析,十分钟搞定……”
孩子一旦把压力转化成动力,自信就会应运而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也就自动找上门来。压力?动力?有时就在一瞬间,关键在我们家长的引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