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拜师:我的教育生命中的指向标——我为什么要拜师作文

2018-05-30 
拜师:我的教育生命中的指向标——我为什么要拜师下面的文字是我归来后和朋友聊天的整理,对我的拜师理由和心
 

拜师:我的教育生命中的指向标

——我为什么要拜师

下面的文字是我归来后和朋友聊天的整理,对我的拜师理由和心情进行了一次交流和剖析。文字只进行了梳理加工,而不做大的改动。

好久没这么激动了,我看到了,比我激动的人多了,他们行拜师礼的时候都哭了。我当然知道,也有许多人是表面上的追捧,但这次不同,这足以说明于老师,打动人的是自己的人格,而不仅仅是课,或技术,能够坚持走下去的人应该都是真的爱教育的。当然,重要的不是形式,谁能得到真传还需要自己的努力。

以前于老师选徒弟很挑剔的,现在是为了传播一种教育思想,我想这也许是为了拯救现在的教育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吧。王庆华老师要让于老师收弟子三千。之后,不再收徒。王老师说,三千弟子,能有72贤人就足够了。我当时在王老师的房间里说了一句:这辈子我即使做不了“回”,也要努力做“参”。

申请只是一个形式,最重要的是多和于老师接触,逐渐熟悉,受其影响,有机会多和他聊聊,汇报工作,聆听指导。

但是,我很清楚自己的选择,19日夜我找过王庆华老师,说了我的想法,不只是拜师而已,而是要认真的研究,把于老师的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思考、实践结合起来,希望得到于老师的指点。用一年的时间去研究,希望明年能展示出来。

前天上午结束的时候,我发言了,感动了好多人,他们都哭了,之后王会峰老师还把我的发言内容要过去,说要当做于老师从教五十周年纪念专刊的卷首语。面对王会峰老师邀请我十月参加于永正从教50周年纪念活动,我感到很幸运。

说实话,我对于老师的了解和接触,在此前也很少,但是,几件事让我知道这是我要跟随的老师。

第一是我来此前早就知道于老师的名声。于老师的名字是如雷贯耳的。

第二是我来此前听过于老师的课和报告,也看过他的录像,很钦佩。那是一种享受。

第三是我来此前读了他的书,找到了许多共鸣,更看到了一个教师生命中行走的姿态。

第四是我曾经和他面对面走过去却没有一句话曾成为遗憾。

第五是我看他的书前言是杨再隋教授写的,杨再隋的“本色语文”观点与我这些年开始思考的“天然语文课堂”从核心上是一致的,而于老师的课堂恰好是和我不谋而合的。

第六是这些天近距离接触于老师,发现我们许多做法是一样的。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和做法,追随名师,亲受真传便是我今后的一个方向。

去的时候,拜师是领导对我提出的希望,我的想法并不坚定。五天的时间里,我一直在观察,认真听讲,不发一言,就是在思考好多东西,做于老师的弟子的想法也逐渐的清晰和坚定起来。最后由领导的希望变成了自己主动的愿望。其他名师可以让我去学习某些方面,却没有这样的动力去拜师。

拜师不是盲目的,这些年我也见过一些名师,近距离接触,但是却没有人能让我真正从内心来把他们当做师父拜的。像你说的,有些人虽然已经拜师了,结果呢,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甚至有些人拜师后却没有任何的行动,没有主动和老师联系和请教,不学习不进步,徒有虚名而已。这是我几年来一直在思考、追问、寻找的。我相信许多人都有和我一样的经历。所以我在最后的发言才能感动了他们。

我想,以自己的性格,还有自己的表白,了解我的人就会知道我绝不会半途而废的。如果朋友了解我更多的话,也会知道我将会怎样坚持走下去的。——我想,这一点,王庆华老师是了解我的。几年前我的前一个师父告诉过我,说我该再拜高人为师了,我就一直在寻找,一直到今天为止,我才真正在接触和了解了一个人之后,才做出了这个决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