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 ,因郑渊洁的一句微博“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引发了大家的广泛热议。有批判的,有赞成的,“百家争鸣”的时代,自然会存在不同的声音。
单看这句话,是有点耸人听闻,大家议论来议论去,都是被“汉奸”这样敏感的词汇激发出了万般的热情。
今天,读到郑渊洁更新的《小学班干部制度需要改革》这篇文章,才明白,一年前就发表的这条微博是被网友翻出来断章取义了。
现在有些人啊,就是吃饱了撑的,总想整出点标新立异的东西来,引发大家的争议。
这样也好,学校教育是千千万万个父母都关注的话题。作为一名孩子家长,私下认为小学班干部制度确实需要改革。
从班级管理角度上,学生班干部是老师的小助手,能更好地协助老师把班级管好,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是班级组成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取消,从中国教育国情来看,不切合实际,但其中,是有一定的诟病。
不清楚别的学校班级班干部是怎样产生的,但就女儿学校班级而言,我知道,现任的班长是从一年级开始老师慧眼识珠挑选选拔出来委以重任的,一直当到现在,而且当得相当好,是老师不可或缺的小助手。记得曾经和女儿沟通过这个话题,问孩子,老师为什么会选某某某一直当班长?孩子回答,她胆大、回答问题积极、会弹钢琴,会跳拉丁舞、学习好、厉害。。。。。。,从女儿列举的种种优点里,这位多才多艺的女孩子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胆大、热情、积极、厉害,成绩好,这是当班干部的良好的基本素质,每个老师自然喜欢这样的学生。作为家长,也很羡慕人家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话又说回来,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都是爸爸妈妈永远疼爱的那个宝贝。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发扬优点,完善缺点,激发潜能。我就是这样一位家长。女儿身上,有我喜欢的很多优点。但也有我担忧的缺点。缺点就是胆小,孩子心里更多的时候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缺的就是胆量。我对孩子这种表现总结为:内心不够强大,缺乏自信的外观流露。能当上班干部,也是女儿内心所渴求的,所眼羡的。作为孩子的妈妈,曾经在心里做过无数次这样的假想,如果,和班主任沟通一下,给女儿争取来个一官半职锻炼一下,会不会让孩子逐步胆大起来,自信心得到有效地提升?这样的想法也仅是在心里想想而已。因为内心的诸多顾虑,阻碍了我的思想,一直没能付出行动。
昨天在朋友的空间里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美国孩子个个自信?》其中谈到了美国学校的班干部制度,说美国学校从上一年级开始,班干部就是大家轮流当,上讲台演讲,人人都有资格,怎么讲都行。有的小孩讲话没个章法,磕磕巴巴的,前言不搭后语,老师会表扬他的观点特别,勇气可嘉。读到这段文字,心里蛮认可这样的举措的。我觉得,中国小学校的班干部制度完全可以仿效这样的改革。让孩子们都有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心里慢慢肯定自己,让孩子们都能大声说出来:当班干部,我也行。
学校 教育,有了大家关注的不同声音,不同的建议,才能不断地完善其中,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的学习与成长。小豆豆那样的巴学园,哪个孩子不想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