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别总拿“粗心”当幌子
下午下班,刚进家门就看见儿子趴在床上看课外书,我便随口问了一句“作业写完了吗?”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也没多想就进厨房忙去了。
吃过晚饭,儿子告诉我今天的作业老师要求家长签字。签字可不能随便应付,于是我就拿起作业先进行检查,孰料,刚检查了一半,竟发现数学作业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
630÷7=70
这是一道考察乘法口诀的除法算式,很简单的一道题,竟会出错,我便喊来儿子,
“今晚的作业现在我不能签字!”
“为什么?那样你就是一位不负责任的家长!”显然儿子对我有些不满。
“我想让你自己先对自己的作业负责!”我也不甘示弱。
“有错题?不会吧,作业很简单的。”儿子一边嘟囔着一边坐下来重新审阅自己的作业。
十五分钟后,儿子重新把作业放到了我的面前,那道错题已经改正。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出现这样的错误?”我希望儿子在出错以后能够做到及时总结。
“粗心呗——!”儿子想都没想,随口而出。
“我认为不是粗心,而是别的原因,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每当完成作业或是考试结束,总会听到孩子抱怨自己“太粗心”,家长呢,也会埋怨孩子做题时粗心、马虎,“你为什么这样粗心,会做的题目也做错了!”
事实上,导致出错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不会,二是粗心。而导致粗心,就是做题时没有专心。简单的题目出错,“会做”的题目也不得分。孩子因为有了“粗心”的理由反而尽享“坦然”,潜意识里好像想逃避出错的真正原因,为自己找个借口,从而求得他人和自己的原谅。而且通常不把粗心当回事,总认为这些我都会,就是“粗心”惹的祸,下次细心点就可以了。这样,“粗心”就成了最好的解释。
其实,粗心是一个思想态度的问题,就拿今晚的作业来说,实际上儿子是可以写出正确答案的,正是因为感觉“题目简单”而出现思想麻痹大意,不能正确读题审题,导致出现错误。借着“粗心”的幌子,虽求得了一时的心理平静,却掩盖了学习上存在的真正问题,错失反思和提高的良机。因此,儿子重新彻底地审查了一遍作业,胸有成竹地再次摆到我面前,“老妈,签字吧!”
坦然承认自己不够专心,或学习不够得法,走出“粗心”编织的困境,停止用“粗心”当幌子,我想提高学习成绩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