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而执着的永威
——有感于永威之行
刚过5.1,我们一行7人便出发去了沁阳永威。
怀揣着学习先进的想法,我们背着沉重的行囊,走进了永威,开始了一周的跟班学习。来到候客厅,我们每人先办理了入住手续,然后招待员给我们发了书、资料和客房的钥匙,并派人把我们领到了住处。从候客厅到住处,相隔有百米远,我们顺便浏览了一下风光。校园干净整齐,建筑高大宏伟。校园很大,建筑很多。这就是永威给我的第一印象。
厚重的校园文化
我们是下午到的永威,所以放下行李,我们没有急着参观,而是安顿休息,先享受永威宜人的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清新感受。第二天早上,我们被嘹亮的喊操声惊醒,便带着一身的慵懒,开始了我们的学习之旅。作为参观者,我们很随意地在校园里转悠。此时,她厚重的校园文化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所到之处,我们都能闻到浓郁的文化气息。不管是路灯牌,还是假山墙壁,都有极具永威特色的校园文化。 “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么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收获?”、这是学校最醒目的两条标语,也是让来学校学习参观的老师最欣赏的两句话。看着、想着、谈着这两句话,就会给每一个人以鞭策与激励。“你能抬起头走路,边走边背背概念、单词,思考问题吗?”、“你知道留着长发,边走边吃零食或者边走边打闹美不美?”、“同学之间相互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类似这样的标语比比皆是。
不仅是校园,教学楼里的文化气息更是浓厚。但他们的文化不是仅在墙上写几句名言,而是把学生当下所学的、所需要的知识进行简单加工。小学部楼道墙上的三字经,楼道里的学生作品,都是他们自己的独创。从这些学生的手工作品和书画中,我们看到了永威人的智慧。因为这些不但给与小作者了鼓励,又给其他同学以享受,真是一举两得。走廊里的标语更有创新性。永威人把知识进行分化,低年级的走廊挂的是与拼音、加法口诀相关的标语。中高年级的走廊挂的是寓言故事、名人简介。孩子们身处这样的文化中,没有说教、不用灌输,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知识。
永威的校园文化还极具人性化。无论是建筑上的标语,还是墙壁上的字画,处处都体现出了人文关怀。教室里的墙壁上写着这样标语:1、上课集中精力,积极动脑筋,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2、我一定能学得好,只要狠下功夫,坚持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3、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4、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不以大欺小,不欺辱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5、严守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全面提高素质。每个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方,均印着相同的一句话:“谁先进?谁能干?过关表上比比看!”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坚持知识点——过关(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周周、人人清;月月、人人清)。而且很多标语采用了拟人化的方式,亲切而温馨。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还真有一种家的感觉。
倔强的蔡林森
永威人积极上进、吃苦耐劳。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学生都让我感动至深。但最让我感动的是蔡林森校长的执着、倔强。
年过六旬的蔡林森校长,身材不高,但却目光炯炯,似乎要看穿世事,又似乎童心未泯。评课时,他苛刻呆板,像个铁面无私的门神;座谈时,他谈笑风生,又像个和蔼可亲的长者。知道他的人都说蔡林森校长是一个对教育充满痴情、对工作充满激情、对培养满怀热情的校长,而我看到的却是一位能吃苦又执着的倔老头儿。
作为全国名校长之一,退休前,已是名利双收。可却顶着语言不通,环境不适等困难,千里迢迢从江苏来到河南。为的是什么?用蔡校长的话说:为了推广他的教学理念。可我们知道,他在洋思中学摸索出来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已经在全国大范围内推广,可他还是要和学生呆在一起,我想他或许为他钟情的校园,为他执着的教育,为他深爱的事业。
蔡校长能吃苦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他每天早晨5点和学生一起跑操(前面提到的被喊操生惊醒,就是蔡校长在喊操),中午还要参加学生的课间操,和本校教师一起听课、评课。除此之外,还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学习者,向他们传授经验,教授方法,晚上再和大家一起研讨。一天十几个小时,对于一位六十出头的老人来说,可不轻松啊!但是他却说,吃苦就是享福。
蔡校长能吃苦,但他更倔强。《中国教育报上》有一篇写蔡林森的专访,作者命名为《“倔老头儿”蔡林森》一点也不为过。文中有这样一段他的表白:“我认准的事一定要干,非干不行,非干成不行,再大的困难也要干成。”多么犟的倔老头!
评课时,他的“倔”劲才大呢!我们曾亲身经历了他评课时不留情面、严厉刻薄的倔样。他先让教师自评,再让在场的教师评,最后他自己评。他先肯定这一节课的每一个优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确定、训练方式、板书设计,以及教师的精神状态、语音语气,也会指出每一个缺点。但好几次,我们看到他评着评着就着急上火,怒火冲天。这个时候,他言语刻薄,面孔严厉,常常令上课的老师无地自容,令听课的老师坐立不安。对于初来乍到的我们,这样的点评太过苛刻,很不适应;可对上课的老师来说,却是一场头脑风暴,浴火洗礼。
他的“倔”还表现在“顶住压力,敢为人先”。他的成功,或者说洋思中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便来自于他的这种行事风格。记者采访时问:你都这么大年龄了,还这样干教育,付出这么多心血值吗?他说这是自我解压,逼着自己攀登新的高峰,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但他认准的事就要干,因为他对教育的感情好像宗教信徒。多么执着的倔老头!
虽然永威之行已经过去了一年,可永威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历历在目。尤其是倔强的蔡林森校长,他的形象日久弥新,已深深定格在记忆之海。今天借此机会,写下这些文字,来表达我对这位老人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