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法不同,收获也不同
这是课本中的一道练习题。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上下两道,思考发现了什么,探究每组上下两个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这是练习题中第一次出现类似的题。对于计算来说学生是不成问题的,学生独立计算后,我很快的提醒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很快就有学生说:我发现上下两道题的结果一样。很多学生也随声附和着。
“你能解释一下吗?
“4乘3等于12,12+4等于16,第二道4乘4等于16.”
“噢,你是通过计算得出的。”
“不计算,你能说一说上下两道题结果为什么一样吗?”
几秒钟过去了,我见没有一个人举手,只好提示学生“你能否从乘法算式的意义来解释一下呢?”
片刻后,只有个别的学生想起来。一道有意义的题就这样囫囵吞枣的过去了,实在有些遗憾。
学完6的乘法口诀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和上次的练习题一样。经过上次教学的失败,这次我不能再采取以往的方法了,怎么样能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呢?这是这道题的关键。
学生在计算完后,发现上下两道题的计算结果一样后,我不像上次那样问:你能解释一下两道题的结果一样吗?
而是问:你能再写出几组类似的算式吗?
学生思考后,很快有学生举手了:
生1:2×3+3 3×3
生2:3×5+5 4×5
生3:1×6+6 2×6
………..
学生说了很多,我随机板书在黑板上。
我继续问:你是怎么写出来的?
学生1:2个3再加1个3,就是3个3,写成3×3
学生2:3个5再加1个5,就是4个5,写成乘法是4×5
……………
学生解释的多好!
这时又有学生说:2×6-6 =1×6
刚才同学们都说的是乘加,现在突然有个学生说乘减,说实话我当时也没有想到,再看看其他同学的眼神一看他们似乎也没想到。
学生解释道:2个6减去1个6后,就是1个6,写成算式是1×6.
听这位同学一解释,很多学生就明白了。举手的学生更多了。
5×3-3=4×3 ,4×2-2=3×2……….学生说的越来越多了
看的出来学生这是很兴奋。我随机点了几道题,让学生说了说它们的联系。
这时,我又出示了以下两道练习:
练习一:说说怎样算:6×6-6 5×6+6
学生都能应用到刚才学习的内容,从乘法的意义去考虑利用口诀来计算。
接着我提问学生“题目中6×6用口诀六六三十六但在计算6×6-6时我们用的口诀是五六三十,从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有了以上的练习作铺垫,学生很快就想到:六六三十六去掉一个6就是五六三十,五六三十再加上一个6就是六六三十六。
在练习一的基础上,我出示了联系二:
考考你的想象力:由下列口诀你能想到什么:五六三十
“5个6相加是30”,“6个5相加是30”、“再加一个六,六六三十六。”
“再减一个6,四六二十四”……..
学生学习完后,我习惯性的让学生总结。首先让学生回忆了我们解决这道题的过程:计算得数,比较算式,分析特点,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认识“联想”,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口诀。
班里的学生总是不太爱举手,看到学生今天学习的状态很好,我接着说道:这些知识除了刚才我们说的外,你觉得这些这些知识的获得,还应该感谢谁呢?有的同学很机灵,马上想到:同学们。“对,应该感谢每一位发言的同学,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学分享,给了我们启发,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有句话说:爱是分享。希望同学们课堂上能积极发言把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学分享,这也是有爱心的表现。”
一堂四十分钟的课,这道题的解决就占用了十分钟。在这十分钟里,充分的展现了这道题的价值,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方法。与上一次的处理方法比较,这一次应该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