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过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后感
2009年9月7日上午我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第一课时。
之前备课时,我的心有点忐忑——往年教授此课时,三路大军的写作顺序和思路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如何在此次教学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呢?
合上课本时,发现自己对于当时东、中、西三路的战线以及战况并不是很清楚,往年讲课讲到此知识点时,只是采用了让学生死记的方式。因此,学生当时在课堂上记住了,不久也就忘记了。试想: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了,学生的思路不知道如何过江那怎么能行?而要想让学生知道,作为老师的我本身就不大清楚如何过江岂不是笑话?想到此,我深感惭愧!这次讲课,我一定要自己先“过江”,再好好带领学生“过江”。
反复研究毛泽东写这篇新闻时的背景后,我“过江”了。之后我想,新课程里常常提出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果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毛泽东的秘书,要草拟这份新闻,那么学生肯定会有分析课文的积极性。但问题又出来了,如何让学生掌握当时的战况呢?课文里附带的一张当年的战线图给我一极大地启示。我反复斟酌后抓住三点内容让学生轻松的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一,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先自读课文,然后在图中找出东、中、西三路大军的具体战线。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脑海里对三路大军的战线有了清晰的印象,为下一步学习铺垫。
二、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关于三路大军的渡江时间,掌握三路大军的作战时间先后。这样做为问题的第一步解决提供了便利。
三、分析三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战斗力。在此,为了说明为什么东路军遇到敌军较为顽强时,我特别让学生参看那张战线图,提醒学生东路军战线里包含了南京,这是国民党的老巢。学生记住了南京,就记住了东路军遭遇的敌军顽强。这样,为后面解释为什么最后写东路军提供了依据。
在这三点一一为学生掌握后,我方才提出一个设想:假如你是毛泽东的秘书,要拟一个新闻,你会先写哪路军,再写哪路军,最后写哪路军呢?
事实证明,今天的课是成功的——学生很轻易地就回答出了写作顺序和思路。而且,学生热情很高,参与的积极性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看来,客观地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合理的设计新的教学思路、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当然,要做到此,还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