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幸福≠财富
对缺衣少食之人来说,有了必需的财富,确实可以带来一定的幸福。然而,当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后,财富的增长就不会带来幸福的持续增长了。
举例来说:从没有房子过渡到拥有一套房子,你的内心会有强烈的幸福感;此后,如果你不满足,继续购买第二套、第三套房子,甚至不满足于在国内有房子,又在加拿大、美国买房子,这些多余的房子就不会给你带来明显的幸福感了。
许多人轻率地认为:只要有了巨额财富,我一定会非常幸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现实当中,许多富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好莱坞一代影后伊丽莎白·泰勒曾说:“我这一生,拥有财富、名声、成功、容貌,然而从来没拥有过幸福。”
有时候,过多的财富非但不会带来幸福,反而会带来痛苦。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原来你住平房,一旦搬进豪华别墅,物业管理等费用马上就增加了,原来你开一般的车,一旦换成高级轿车,保养等费用也随之增加了……随着开销的增加,压力和痛苦也会随之而来。
认识到财富可能导致的过患后,有些聪明的人断然舍弃了过多的财富。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奥地利有一个叫阿伯德尔的百万富翁,因为有感于财富不仅没给自己带来快乐,反而让自己痛苦不堪,他把所有的财富捐给慈善机构,之后搬进一幢小木屋,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我接触过各阶层人士,通过反复观察他们的生活——在这个世上,如果什么条件都没有,生存下去确实有困难;但如果条件过于奢华,享受得太过分,不仅没有幸福可言,甚至会感觉非常无聊。
例如,刚入住五星级宾馆时,你可能感觉非常惬意,可是这股新鲜劲一过,就感觉和住在土房里没什么区别了,时间再一长,甚至会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因此,对物质的追求应当适可而止,这一点相当重要。不幸的是,现代人一味盲求钱财,已经迷失了人生的方向。造成这种情况,我认为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的教育一味强调物质发展,鼓吹钱财越多越好,很少提及心灵的成长。但事实上,所谓的发展,绝不只是物质的增长,如果以心灵的堕落和道德的下滑为代价换取物质的增长,这非但不是发展,反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倒退。
正因为如此,我才特别赞叹国学教育,也赞叹致力于国学教育的老师们,依靠他们的辛勤付出,在这个世风日下的时代,许多年轻人的心灵和智慧才有了提升的机会。在座的同学们也应该感恩这些老师,要尽量参加传统文化学习,虽然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但这种付出非常值得,它会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富足。
从总体上讲,与古人相比,现代人普遍缺乏内在的精神财富。古人虽然物质较为贫乏,内心却很富裕。现代人吃穿不愁,内心却极度空虚,非常可怜。
人生在世,应该活出点意义,不能为了活着而活着,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禽兽除了白天觅食、晚上睡觉,再没有其他追求。如果人也如此,只知道吃吃喝喝,既不考虑心灵的塑造和道德的提升,也不考虑如何利益他众,和禽兽就相去不远了。
幸福是什么——幸福≠地位
古往今来,人类社会涌现过无数成功人士,当这些人身居高位时,拜访者络绎不绝,家中每日高朋满座;然而一旦地位不保,亲朋好友会纷纷远离他们。就像一棵树,夏天枝繁叶茂,百鸟群集其上,发出动听的鸣声,严冬一至,枝叶凋零,群鸟纷纷离去。所以,世间的地位没什么可信赖的,把幸福寄托在地位上显然是不明智的。
在明眼人看来,地位再高,也没有实义。顺治皇帝在《出家偈》中,曾发出这种感慨:“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朕今撒手归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
然而,愚者因为看不破,始终放不下虚幻的地位。《庄子·秋水》记载,庄子的朋友惠施当上了梁国的宰相。一次,庄子去拜访惠施,惠施以为他想谋夺自己的相位。庄子知道了惠施的想法,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你听说过南方的奇鸟鹓吗?鹓从南海飞到北海,这么长的路程,不是梧桐不栖身,不是竹实不充饥,不是甘泉不饮用。有一天,鸱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刚好鹓从头顶飞过。鸱急忙护住腐鼠,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吓我吗?”
放眼今天的社会,贪执地位的愚者实在太多了。短暂的人生几十年,有些人一直在为了地位苦苦追求:从科员爬到科长,从科长爬到局长;从地方往市里调,从市里往省里调……从来没有满足的时候。
对于这个道理,伟大的古印度佛学家圣天论师在其名著《四百论》中说得非常清楚:“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
所谓“胜者”,就是有地位、名声、钱财之人,所谓“为意苦”,即身体无需吃苦,可是内心却痛苦不堪。
在座各位或许就是如此。从相貌、穿着来看,你们福报很不错,应该不会为吃、穿操心。不过,你们的内心可能有各种担忧:我的企业会不会倒闭?我的工作会不会不顺利……个别人甚至会为此而失眠,不得不经常服用安眠药。
所谓“劣者”,是指没有地位、名声和钱财,生活在社会底层之人。所谓“从身生”,是指劣者的痛苦由身体而产生。
对于人生,“劣者”无有太多奢望,他们每天都在为维持生存而挣扎。我去过一些贫困地区,遇到过不少此类众生。你们也应该知道,目前全球大约有5000万人饱受饥饿之苦,这些人大多居住在非洲。我看过非洲饥民的照片,他们就像佛经中描述的饿鬼一样:四肢枯瘦,肚子凸起,什么食物都没有,只能以泥土、树叶充饥。
如果有人因为地位而痛苦,这就属于“胜者为意苦”。说实话,这种痛苦纯属自找。他们真该好好反省一下:世间的地位再崇高,也就是几十年而已,这样的地位有什么意义呢?
幸福是什么——幸福≠感情
还有人把幸福建立在感情上,这也是错误的。
人应该有自立精神,即使没有任何依靠,也要生活下去,如果内心没有主宰,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最终一定会大失所望。
事实上,感情不仅不等于幸福,而且往往是痛苦的来源。《涅槃经》云:“因爱生忧,因爱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意思是,世人因为爱产生忧虑,因为爱产生恐怖,如果没有爱,何来忧虑和恐怖呢?
现在的年轻人情执极为深重,他们视感情为人生头等大事,一旦感情遇到挫折,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极端者甚至会选择自杀。
造成这种情况,我认为媒体导向难辞其咎。看看时下热播的视影节目,几乎都在宣扬感情至上,天天观赏这些“精彩”的节目,年轻人在感情的漩涡中自然越陷越深。
其实,感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远非全部。对于感情,我们不必过于执著,更不要将幸福完全寄托在感情上,否则,一旦感情出现危机,自己的幸福马上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