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关于善、恶的讨论 ——儿子讲绘本(四)作文

2018-04-28 
关于善、恶的讨论——儿子讲绘本《三个强盗》睡觉前儿子突然大叫:“爸爸、妈妈快过来。”知道儿子入睡前事情最多,虽
 

关于善、恶的讨论

                ——儿子讲绘本《三个强盗》

睡觉前儿子突然大叫:“爸爸、妈妈快过来。”知道儿子入睡前事情最多,虽有些不情愿,但为了速战速决让儿子快些入睡,我们还是放下手中的事情,一起来到儿子的床边。儿子神秘地说:“我今天有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你们听吧?”儿子很久没有这么主动的讲故事了,今天这么高涨的情绪,怎能打击?于是,我们立即坐在儿子床边,做出特别认真听的样子。

儿子说:“今天我给你们讲的故事叫《三个强盗》,是赵老师星期一讲给我们听的:有三个很凶很凶的强盗,他们每天都去偷东西。第一个强盗有一个枪喇叭,第二个强盗有一个胡椒粉枪,第三个强盗有一把金铁斧子。他们白天不出去,晚上才出去,他们到处去偷东西。偷马车时他们这样偷:先用胡椒粉枪麻痹马的眼睛,再用斧子砍坏车的轮子,再用喇叭枪吓走每一个人。有一天他们劫到一辆马车,他们做完了,只看见一个小女孩,身上没有东西,因为她要去一个很坏的奶奶家,所以她看到三个强盗很高兴。三个强盗把她带回去,一路上拿斧子的强盗把斧子交给一强盗(喇叭枪强盗),他用斗篷抱住小孩。回到家里他们给小孩铺了一张床,让她躺在上面睡觉。小孩一觉醒来,发现他们有这么多金银财宝。可是小女孩短短的一句话就把三个强盗给改善了。她问:“你们要这么多财宝有什么用呢?”三个强盗想了想,“哎!对呀!要这么多财宝有什么用呢?光放在这个山洞里有什么用呢?”他们就来帮助别人了,他们建了一个城堡。然后他们每天晚上又去偷东西,偷的不是钱,不是金子,不是银子,也不是铜币,他们偷的是孤儿。每个孤儿来了以后,强盗们就给他们铺一张小床让他们睡觉。最后那些孤儿长大了,结了婚,那些孤儿在城堡旁边的一块空地里建设起来,最后建成了一个村子。他们为了感谢那三个强盗,给他们每个人建了一个塔,总共建了三个塔。就这样,故事讲完了,谢谢。”

儿子长出了一口气讲完了整个故事,这个故事儿子是用缓慢的口气娓娓道来,曲折的故事被儿子讲的就像讲评书一样。我和爸爸也真的听入了迷,不仅被故事的内容迷住,更被儿子讲故事的神态迷住。

停顿了一会儿后我问儿子:“三个强盗那么坏,为什么对小女孩那么好呢?”儿子一脸迷惑地说:“三个强盗不坏呀!”爸爸抢着说:“三个强盗不坏吗?他们到处抢劫还不坏,只是后来他们变好了。”儿子一听,坚持争辩说:“他们只是抢劫,又没有杀人,怎么坏呢?”儿子的这个理论让我们一惊,爸爸赶紧接着说:“抢劫偷东西的人怎么不坏呢?这些人都是很可恨的呀!如果你的自行车被偷了,你不恨偷车的人吗?”儿子一脸虔诚地摇摇头说:“不恨,因为他们没有钱呀!”“儿子,那叫不劳而获,怎么不可恨呢?”听儿子这样讲,我赶紧跟上解释。儿子突然一脸固执的把声音提高了几个分贝说:“你觉得曹操可恨吗?”话题突然跳跃到曹操身上,我和爸爸都一时有些不适应,儿子接着说:“他可是杀了人家一家十口人呀!”原来儿子的善恶是以是否杀人而论的呀!我看一时难以说服儿子,干脆给个结论性的话吧!“儿子,好人与坏人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杀人及抢劫都是坏事,只是程度不同。就象我们的法律,杀人犯是要被判重刑的,而抢劫犯量刑就会轻一些。但不管怎样这两种行为都是不对的。对了,是什么让强盗改变过来了呢?”儿子说:“是小女孩的一句话,‘你们要这么多财宝有什么用呢?’”“对,是小女孩的一句话点醒了强盗们,让他们心中善良的种子发芽。后来他们帮助了那么多孤儿,孤儿们有了幸福生活都很感激他们,他们自己也很快乐,而且他们永远活在了人们的记忆中。这不是很幸福的吗?所以做人还是要做善良的人更好,对吗?”儿子默不作声地听着,安静的躺入了自己的被窝。可能他的心中好人和坏人的争论还在进行着,但是故事最后的结局还是让儿子体会到做善事的快乐。

儿子入睡后我和爸爸的心思却不能平静,没有想到儿子今天会给我们讲述这么生动的一个故事,也完全没有想到在讲完后,儿子会和我们如此据理以争地讨论这个故事。孩子真是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也有自己的见解了。不论儿子的见解是否正确,但他毕竟开始自己思考善与恶了。其实,回顾整个故事,强盗每次都是用斧子砍坏马车,用喇叭枪吓走乘客,却从来没有伤害过乘客,这里面可能本来就埋着强盗们善良的种子,儿子也许早就识破了这一点,所以坚持强盗们是从头到尾都是好人的理论。看到善良,发现善良,只因心中埋着善良,这么想,在这一点上我们是输给儿子了!

 关于善、恶的讨论 ——儿子讲绘本(四)作文

印记:这是印象里和孩子第一次正式、长时间、热烈的讨论,讨论的内容远远超出文字的记录,期间有段时间还跑题走偏了,好在后来给“正”过来了^_^。在整理这段讨论的录音时,真真的感觉到过程是自由、随意、平等的,我想,能这样和孩子一起探讨读书的内容,交换各自的想法,不正是阅读的延伸、丰富吗?虽然这样的讨论还少,可毕竟已经出现了。

附:阶梯式阅读计划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