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丫丫的教育说起
丫姑
在摇网的贴子里,朋友提到关于孩子在学习上的自觉性,问如何培养的,能否写点什么?
说到这个话题,还真有点汗颜。因为在我的眼里,丫丫身上更多是孩子们的通病,丫丫的自觉性只体现在某一方面,在课堂上,她绝对是专心一致的好学生,因为她是外向性格,有点毛躁脾气,早几年还很荒谬的担心这孩子是不是多动,从上学前班开始,通过几个老师的反应,才吃了颗定心丸,原来这小丫头在45分钟的上课时间,是非常专注的,我教她认字,她能几天都记不住记不住一个简单的单字,估计注意力压根就没在这上面。可在课堂上,一节课能学十几甚至几十个字不等(学前班就是一个识字班),她居然倒背如流。上了小学也是这样,对于课堂知识,她依然如饥似渴,语文课的课文,从来没见她回家读过,但拿出哪一篇来,她差不多都能熟练的背诵下来,想必在课堂上,她是完全沉浸在老师的教学活动之中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属于方法不多的人,也很少研究孩子的心理,回忆起来,对丫丫婆婆妈妈、罗索不休的事例居多,学琴那段日子,更曾把自己气哭过,把丫丫骂哭过。翻看那段时间的日记,内牛满面啊,当时就是处于不断的反省又不断犯错的恶性循环之中。
也许是因为丫丫的学前教育,我介入过多,而在教育的过程中,我常常是跟着感觉走,有时甚至是心血来潮,贯彻下来的东西太少,所以到现在,丫身上还是有很多毛病,一直改不掉。
比如她看起动画片来,就没有一点自制,不喊她关电视,她能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看下去,因为这个,丫丫可没少被哥责怪,还被惩罚了N次,当时丫是信誓旦旦,力求改正,有一篇日记中反思此事写的亦很诚恳,以观后效的结果却常常是好了疮疤忘了疼,看起电视又忘乎所以,对这种状况我常是苦笑着叹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很多家长认为,把电视收起来,压根不给孩子看,我不赞成,我赞成物理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你压制,孩子身上必有有形或无形的反抗,大禹治水还晓得堵是堵不住的,合理疏导才是可行之道,但怎么能让孩子既享受了快乐,又不至于沉迷,我却想不到好办法,直到看了尹建莉,我才醒悟,靠读书,把孩子看电视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转移到阅读中来,呵,有点类似于武侠小说提到的借力打力,我们不是放任自己,不去管教孩子,而是拿捏好管教孩子的分寸,也就是所谓的家庭教育无痕迹。但到目前为止,丫丫阅读还处在一个有兴趣,但兴趣还不够浓厚到足以废寝忘食的地步,现阶段只求耕耘、不问收获,只管给她提供好书,耳濡目染,假以时日,哪天才能等到她想起有本好书还等着我去读,自觉关掉电视,还需拭目以待啊。
比如东西乱丢,小桌上常常杂物堆积如山,急着找的学习用品,常常会迷失其中千呼万唤不出来。丫喜欢画画、折纸、剪纸,可是画笔剪刀纸屑扔得到处都是也是常事,常常要多次督促才能收拾起来。这要找根源的话,还真是一直以来家居环境的影响在作祟吧。丫丫现在学习的小屋中摆着书柜(姑姑的)、钢琴、电脑桌、书桌,还有一张小床,丫丫的若干读物无处搁置,只好堆在墙角的大小纸箱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丫丫阅读习惯的形成,常常是一个阶段只能读手边的几本书,还有一些好书,就被压箱底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近来哥哥嫂子也把给孩子买书柜提上了议事日程,还打算给丫重新布置一下小屋,考虑跟妈妈分床睡,除此之外没有更快捷解决办法了。书整理进书柜,给孩子一个自己做主的空间,给孩子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才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目前小仓库、杂物间一样的环境,无法奢谈孩子的改变。
还有一点,是我比较重视的,就是丫丫要强的个性,这是双刃剑,体现到学习上,孩子对分数的追求真有点完美主义的倾向了,这也是她上课特别守纪律和专注的动力之一,但不管大考小考,只要没考到一百分,小丫头是重则痛哭流涕,轻则郁闷不已,我们跟她讲过考试只是手段之类的话,也似乎并没有被她认可,哪怕只是一分之差,对她来说都是不可接受。或许是从小赞美的话听多了,赏识教育走了极端,所以这孩子我现在反而更担心她的抗挫折和心理承受能力。目前的打算是多看一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争取在问题出来的时候,能找出更好的应对办法。
说到底,也是当有了自己的孩子,和丫丫不再朝夕相处了,我才体会到正是这个不完美的丫丫,才是我一直爱着的那个小孩,我并不希望她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默守成规,越来越压制自己的天性,虽然成长有时不免经受蜕变的痛苦,但心理上,真的希望丫丫永远保留着她天真可爱无拘无束的一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