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把运用自己的学科功能教育出合格的学生,这是重中之重。当然,毋庸置疑的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备课、上课的能力,有意培养自己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备课、上课的能力呢?
就在前几天的继续教育学习中,王晗英校长在讲《教师专业成长与修炼》时,正好就讲到了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的阐述过程中,王校长重点细化了这样一点——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顾名思义,就是把文本读细致,也就是仔细地、认真地阅读。但我们不能误认为,文本细读,就是把文本的每一处都细节化。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一定的备课能力。这也即是说,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基本的真工夫,是解读理解文本,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有效的必由之路。如何在一篇文本中做到文本细读呢?
王校长从理论到实践,言简意赅,清晰明了。给我记忆最深的莫过于王校长举的那个事例,那是
就这篇文章而言,我也充满了好奇,于是在网上查阅一些有关这两本书的内容。原来,《小约翰》是鲁迅上个世纪翻译的经典童话。被鲁迅誉为“无韵的诗,成人的童话”,是一部颇有深意、意象开阔的童话作品。主人公小约翰苦苦寻求那本“解读人生所有疑问的大书’的经历,某种程度上正是人类心志成长的历程;而结局是“上了走向那大而黑暗的都市,即人性和他们的悲痛之所在的难的路”。作者用简单透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大自然的天堂,提示的却是有关人生理想、意义、价值和责任的重大主题,对启发孩子的心智、培养他们对生活和自身的思考来说,是一本好书。
根据书的内容及主题,很明显,鲁迅只所以向作者推荐这本书,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有着一定的意义的。
也仔细地在网络上搜索关于《表》这本童话的一些内容,但也没有找到过多的内容。只知道这也是鲁迅翻译过的一本童话。描写了一个失去双亲、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彼奇卡,他为饥饿所迫,当了小偷,趁机骗取了一个醉汉的金表。小说以金表为线索,描述彼奇卡从偷表到自觉还表的生动曲折过程,深刻细腻地刻划了彼奇卡的心理。我想,鲁迅当时给作者这本童话书,可能是在告诉作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而细想,我当时的引导,那是多大的一个误导啊,虽然说,没有给学生造成什么不良的后果,但对自身而言,那种无知的教师形象,带给孩子们的却是对自己的负面影响。所以,细读文本的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在细读文本中,如果我们都能像
如果说,细读文本,是一种阅读的手段,那么品出文味,应该就是对孩子心灵的启迪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教育了吧。
王校长说,细读文本,就要读懂文本。这是基础。我想,细读文本,第一步,就是让我们读出文本原有的真实思想。如《我的鲁迅
王校长说,细读文本,还要能读出文本所带给孩子们的思想。也就是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想,细读文本,就是要通过文本阅读挖掘出文本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或说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再说《我的鲁迅
王校长说,细读课文,不是跪着教参教书。是啊,如果说,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能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那应该是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款有味的佐料,出锅的饭菜应该充满着“鲜味”。还说《我的鲁迅
备课,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一线教师更要有细读文本进行备课的能力。由此可见,如果语文教师能认真细读每一个文本,能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生命化的言语存在,即唤醒教师自己,并努力去唤醒文本,唤醒作者,那么,我们同样能够唤醒求知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