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困难也是一种智慧作文
我们通常所受的教育是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绕过困难那是无能的表现。而据我的观察和亲身经验却证明:有时候,绕
我们通常所受的教育是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绕过困难那是无能的表现。而据我的观察和亲身经验却证明:有时候,绕过困难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我喜欢读历史,特别是战争史。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战争胜败,都取决于是否具有战略眼光,而适时绕过困难,整合战争资源恰恰是战略眼光的一种体现。从战术层面上讲,在自身力量强大,主动进攻之时,快速出击,不纠缠是最好的办法。希特勒的闪电战,苏军歼灭关东军即属此类。当此之时,士气恢宏,兵强马壮,逢山开道,遇水叠桥,横扫千军如卷席,设若为一座小小城池所困,自是贻误战机,得不偿失。二战经典电影《坦克战》中,德军坦克旅主动进攻,一路得手,美军节节败退,于安普列市组织防御,德军进攻一时受挫。德军作战指挥官命令前敌绕过去,绕过去美军就失去防守此地的意义了,并说,以往我们都是这么干的。可惜前敌指挥官未能听从他的命令,致使力量消耗殆尽,为美军众志成城的哀兵击败。
在自身弱小,不足以与敌抗衡之时,绕过困难亦为英明之举。这方面最有名的战例莫过于当年红军四次反“围剿”了,凡是我军处于劣势时,便不与敌军正面交战,绕开主力,避其锋芒,待敌孤军深入、人困马乏之时,则集中优势兵力,予以迎头痛击。这样的战斗,红军打得过瘾,教条主义如李德者气得鼻子冒烟,大骂红军官兵不听指挥,失了军人气节。事实证明他是错的。
绕过去,不是害怕这个困难,而是从战略上讲,不值得为这个困难而消耗时间与精力。唯此,方能取得更大层面上的胜利。
绕过去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能看到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而避免意气用事。能做到绕过困难者,须有把握全局之信心,而且坚持不懈,一以贯之。最终合围困难之时,则是全局胜利之日。
此种智慧在课堂教学中亦大有用处。如我现在正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的训练,一开始,学生们遇到难题总是要停下来,一番争辩。后来,我发现他们争辩的内容几乎都是因为阅读少、见题少而造成的,就坚决制止了这种费时费力的争辩。我提出三个字“不纠缠”。提出这个原则后,我们加大阅读训练量,很快发现原先的诸多问题被后面反复出现的规律性知识淹没了。就拿学生们最头疼的“表现手法”这一问题来说吧,虽然,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说,但不少同学还是认为这个概念太抽象,具体在文中出现的时候往往难以把握。然而,我宣布“不纠缠”以后,学生们不论懂多懂少,先记住,再对比,慢慢地自己就悟出规律了。你想,单纯的一个“以声衬静”你不明白,或难以判断,那么让你见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再见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再见见“耳畔一声渺远的鸡啼”……每见一次,加深一次印象,这个概念还会难么?
在战争中,绕过当面之敌意味着在更大的范围内包围敌人;在课堂教学中,绕过暂时弄不清楚的知识意味着以更多的实例来诠释这个空洞的概念。
绕过困难是一种智慧,希望你也拥有这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