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一个支点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那么,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带好一个班级。作为老师也要给自己一个支点,在这个支点就是对教育工作的满腔热忱和不懈的追求。
94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年头,领导就给我一个班,当时我在老家教初中,是镇初中,一个班一百零几人,教室坐得是满当当的学生。我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走上了三尺讲台,没有怯场,有的是满腔热血和无限的憧憬。课堂上激昂澎湃,课下风风火火,处理问题雷厉风行,我住校,如果偶尔回家一次,中午来了发现班里有捣乱分子,噼哩啪啦一顿修理,解决问题,很管用。作文全改,一本不拉;教案手写的,我一笔一画手写了一本又一本;早上5:00准时进班,晚上9:00放学,还经常去学生寝室巡逻。像陀螺一样不停运转,从不知疲倦。
当时,九几年,农村比较落后,我们学校属于新建学校,没有正式的办公室,办公室是简易的砖瓦房,地面是土面,凹凸不平,办公室窗户没按玻璃,用塑料梦上的,门是木板门,门口放着一架油印机。现在回想起来,最鲜明、最难忘的记忆是当时印卷子,先用蜡纸手刻好,然后用手一张一张推,还得蘸油墨。中午或晚上下班后,我们两个老师合作,一个推一个在旁边往一边拿卷子,拿走一张才能推下一张,就这样一张一张推出来,一推就是四百多页,一个累了,另一个接着推。印一次卷子,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弄得满手油墨,我们是津津乐道。当时满眼的标语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看到这些标语心里那叫一个美,美得我热血沸腾,干起工作来激情澎湃。忆当年“峥嵘岁月”,豪情在胸,幸福在心。
2006年,来到了郑州,来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已经入而立之年的行列,又有一个新的开端,铆足劲试讲,接受学校的一次又一次的检验。刚来时,带着浓浓的乡音,上课让孩子们见笑了,我让学生给我建议和及时提醒我说的不规范的话,经过不断努力,乡音味越来越淡了。来到这里,逛了书店、书城,我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书,我开始了自己的阅读,读孩子们的书,读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书。我读的第一本关于阅读指导的书是《朗读手册》,发现朗读对孩子的发展如此重要,一遍又一遍的回味里边故事,接着又读到了《上读书课啦》、《班级读书会ABC》、《全阅读》,我开始了对孩子们进行阅读指导尝试,在班里开读书交流会,孩子们乐此不疲,意犹未尽。再后来,我在校训通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尝试自己写博客,开始写的文章文笔稚嫩,写多了,有一定的提高,然后相继有作品被推荐。这是我不懈的动力,为了这份追求,我更注重学习、提升,更关注探寻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传递的信息,坚持鼓励、疏导,与孩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孩们对我多了更多的信赖,亲其师,信其道,很多教育变得简单易行了。
一支粉笔写春秋,三尺讲台铸师魂。作为教师,我们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梦想,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给自己一个支点,作一名合格的教师,带好一个班,这是我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