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回来话作业
10月17日晚,收到《读写月报新教育》王艳芬编辑的短信,说关于《我的得意弟子》一文,想和我交流一下。很惊讶,这么快将近一百份作业都已阅过?于是,急忙上线,王编辑的头像已在闪烁。
没有客套,直奔主题。
“读你文章的感觉,一是这孩子真的很优秀,二是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但是完全掩饰了真实的自我,而且,我感觉后者可能性更大。从读金子美玲的那件事来看,孩子的确很突出,但后来当班长的所作所为,看起来太像个小大人,这是很不妙的。当然,也可能是你呈现地不够多。”王编辑打字速度奇快。
“我觉得这孩子三年多来的变化是从内在凸显的。”我回复。
“所以,如果你觉得我的理解跟你想要的效果不一样,那就改变一下写法,更多的呈现事实,而不是你的总结和判断,不要综述,要具体的场景中,具体的对话,师生对话,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具体案例的呈现。”王编辑语言简明有力。
“是的,通过十二篇资料的学习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可是自己总觉得一两件事似乎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说。
“那就把你想到的都写下来,不要想文章,不要去想文章怎么安排,怎么写,把你能想到的关于这个孩子的事情都记录下来,这是第一步。”王编辑强调。
“我的写作习惯是不是有些过于雕琢结构或者表面的感觉了?”我似乎回忆不起来自己当时作业的内容了,脑子里近乎空白,直到这个时候,我心里其实想的还是文章,而不是孩子。
“不要去考虑这些问题,把目光聚焦到学生和事件本身,不要去想文章,不要按照你的习惯去思考写作,按照我说的方法,先记录。”王编辑注重的是事件本身,关注的是孩子。
这是我和王编辑的第一次交流。
第二天,我便开始整理自己的文章。在脑海中寻找一个个事例,回忆当时的场景,尽可能真实具体的记述,因为19号便是截稿日期。凌晨的时候,写好文章,发给了王编辑。从文章的叙事来看,自己还算满意,觉得够客观,呈现了事例,不做任何总结与主观臆断,阐述了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呈现一个逐渐从内心朝向卓越的孩子。
(附作业:)
我的得意弟子
姚上一年级的时候,正在换牙。门牙掉了两颗,经常见她坐在位子上,有事没事地张着嘴,伸出舌头,舔着上面的牙龈。
上课,我先强调纪律,表扬坐得好的,用眼神射向做小动作的。然后,手指黑板,领读z、c、s和zh、ch、sh、r,声音响亮,很好。只见她又开始舔牙龈,还转过头,指着自己的豁牙,让后面那个女生看,惹得旁边的孩子放肆地大笑。
这还得了?我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她跟前,把她拉起来,说:“你读给大家听。”她站起来,扯着嗓子读,没有门牙,透着风,怎么也读不清楚。有孩子窃笑,我批评:“不能笑话同学,读的有进步就好,来,再读一遍,大声。”手划声调,用力读。还是不行。索性,一挤眼,放声大哭起来。忙软语安慰,让她坐下。
后来知道,姚家就在学校附近,家里卖饲料,妈妈每天在家看摊,爸爸则外出打工,都没时间多管她。幼儿园时,她便经常一个人在大街上晃悠,自己小卖部买东西,自己去小诊所买药,自己去小饭馆买包子。她姑姑生了孩子,要挨家挨户送麻花,也是她一家家地跑。她在陌生人面前从不拘谨,和谁都主动问好,甚至还能唠上几句。显然,教室自然是束缚不了她的。但她很热心。她每天到校早,总喜欢提着洒水壶,一颠一颠地跑到水池旁边,挽起袖子,接满水,又吃力地两只手,支着架子端着,一路小跑到教室,把教室里里外外洒得匀匀实实。看见谁没有了笔或是本,便自告奋勇地借给人家。
二年级的暑假开学,学校的危房改造工程还在继续,接连几日的小雨,整个校园泥泞不堪。长长的通道上,杂乱地堆放着钢筋、铁管、石堆、水管……每逢上学或是放学的时候,校园里就显得更嘈杂凌乱。
课间十分钟,一个高年级的男孩飞也似地跑过,卷过的风带倒了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小女孩跌倒在地,新穿的衣服上弄上了斑斑污泥,放声哭了起来。那个男孩子跑得太急,一溜烟就上楼不见了人影。
姚看见了,急忙跑过去,把那孩子扶起来,轻语安慰着:“别哭,小学生要勇敢。”说着把那孩子带到水龙头面前,笨拙地为她清洗着身上污泥,小心翼翼但又非常仔细,最后又把小女孩的小手也放在水龙头下,冲洗得干干净净。小女孩破涕为笑。我适时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上课的时候,把姚叫上讲台,叙述了刚才的一幕。孩子们为她鼓掌。大大咧咧的她,竟羞红了脸,低下了头。
可能是公开的表扬起了作用,那天放学,我在讲台上批改未改完的作业,姚趴在我身边,默不作声地看着我批改作业。我头也不抬地问:“怎么还不回家?”
“我家就在学校旁边。我的作业已经做完了。”她脆生生地回答。
“那快回家饭吧,妈妈会担心的。”我手也不停地说。
“老师,我们想把教室打扫一下,看灰尘好厚啊!”她犹豫了一会儿,说。
因为工程赶得紧,教室的地面没做处理,到处是浮灰,不敢抬脚走动,就会弄得满满教室灰尘。因此,放学也没安排扫地,只是我把地面简单整理一下,桌子摆整齐就罢了。
“没关系的,等地面处理好了再说吧!”我婉拒了她。
“老师,您去办公室吧,我能做好的。”说着,她把我往教室外推,外面还站着三个女孩子,羞涩地朝我笑。
当我作业改完的时候,走出办公室,只见教室里灰尘弥漫,四个女孩子头上,脸上,身上沾满了灰尘,正在一垃圾斗一垃圾斗地拆着垃圾——其实哪有什么垃圾啊,都是灰土。一趟又一趟,终于干净。又端来水盆,洒水,小手伸进盆里,掬着,一粒粒地水珠,像珍珠般洒落在地,匀匀实实的,空气一下子清新了很多。然后,拿着擦桌布,把每个课桌擦得干干净净。做完了一切,她们望着彼此满脸满身的灰尘,互相指着开心地笑了起来。我的心里涌上了一丝感动,仅仅是因为自己随口一句表扬的话语么?孩子的心就是这么纯净,你说她好,她就恨不得把心掏给你。
倪是我们班很特别的一个孩子。智力低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他那双眼睛,一只眼睛的眼球往外凸显,是病变的眼睛,视力几乎为零,另一只眼睛则高度近视,还斜视。他上课是看黑板上的字是很吃力的,作业慢,考试拉班上成绩,就更不用说了。老师们批评,同学们责怪,这孩子也够可怜的,本就独来独往,现在更是雪上加霜了。
那天,读的是金子美玲的《我和小鸟和铃铛》。诗的大意是说,小鸟能够在天空中飞翔,这太令人羡慕了,我虽然不能飞翔,却可以在大地上奔跑,这是小鸟做不到的;铃铛能够发出好听的声音,那简直太美妙了,我虽然不能像铃铛那样,却可以唱好听的歌。小鸟也好,铃铛也罢,包括我自己,我们都是造物的美丽结晶,我们各有特点,我们不分高低,在尝试、发现过程中,学会欣赏别人,欣赏自己。
“你发现我们班哪位同学很棒?站起来夸夸他。”在齐读、男女生对读,个别读,表演读之后,我让孩子的目光转向了班上的同学。
“我们班赵昕迪很棒,字写得端正干净,考试还经常得一百分。”
“我们班郭晓彤很棒,她读书很有感情。”
“我们班杨莹很棒,她每天都被老师表扬。”
多数孩子都把眼光放在了有着明显优点的孩子身上。很多学习差的,在班上经常默默无语的孩子都低着头。
“我觉得倪也很棒。”姚一字一顿地说,很多孩子把目光都投向了倪。倪有些诧异地环顾了一下四周,嘴角微微上翘了一下,复又把头埋地很低。“倪的眼睛有病,他和我们不一样。但他学习很努力,读书声音很响亮,也有感情,所以,我觉得他很棒。”姚声音响亮地说。
大家都向倪投去了赞赏的目光。不约而同,掌声响起。倪,红着脸,笑了。
三年级,姚被大家推选为班长。我家离学校比较远,经常到校很晚,课间的纪律都是由她负责。刚开始,每次我到校,她几乎都是把我堵在校门口,告这个状,说那个不是的。我说:“班长不是用来告状的,你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她很有灵性。一段时间之后,几乎不见来打报告了。
一次到校,听见教室里有动静,站在教室后门看,讲台上站着两个男生,一个垂着脑袋,一个正手里拿着纸,在念什么。座位上的孩子们,有的写着作业,有的看着书,有的托着腮认真地听,还算很安静。我侧耳听了一会儿,听见了“我的这种行为,给班级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我如果再宽容一些,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我没有打扰他们,悄悄回了办公室。
事后,我问怎么回事。她说这两个孩子课间的时候,不知为了什么,你一脚我一脚,就互相踢了起来。最后,又出口大骂,把他们拦开了,还不服气,都说是对方的错。于是就让这两个孩子写说明书,在讲台上念给大家听。大家都觉得他俩的态度也很诚恳,就原谅他们了。我说,处理得好。
因为姚处事比较铁面无私,只对事不对人,有孩子对她心存怨恨,在日记里说她偏心眼,总是表扬女生,却批评男生。一天上美术课,坐她身后的男生在她的头发上粘了透明胶,她不知情,下课还在外面踢毽子,后来有同学发现了,告诉了她。又一节音乐课,那个男生又往她头发上粘透明胶,被她当场抓住,一气之下,课堂上两个人就扭打起来了。她把那男生的桌子给掀了,那个男生把她的书给撕了,两个人都哭得稀里哗啦。得知情况,我很生气,把姚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说她身为班长,应该以身作则,无论有没有理,都不应该动手。扣了她两枚班币,罚写500字说明书,并在班上念。
她觉得自己很委屈,痛哭了很久,很多孩子上前去安慰她。男生也在日记里说她的好。说她很负责任,为了让大家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很多次都是早早来学,提前完成作业,然后专心地看大家写作业,有一次,有孩子来得很早,看见教室门没锁,以为值日生忘记了,谁知道推开门才发现,姚趴在讲台上睡着了。还有孩子说,他们闹了矛盾,都是姚去和解,大家都称她为“和事老”的。她经常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我们的班级才会更温暖。我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但是,说出的话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她站在讲台上念说明书,哽咽抽泣,但却都是自我批评,自我反思,说自己身为班长,应该学会宽容,不应该冲动,如果我们大家都这样,我们的班级怎么会有温暖。这件事,她得到了大家的原谅,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班上有个叫林的孩子,是个急脾气,一天当中屁股几乎是挨不住板凳的,每天都是把腿放在凳子上,跪着爬在课桌上上课。只要外边有些什么风吹草动,他便会以极其专注的姿态去听或去看。下课铃声未落地,他的手便早已紧握抽屉里的乒乓球拍,身体趔在位子以外,准备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后操场进军。他说话也几乎不经过大脑,一种只需我犯别人,不许别人犯我的姿态,嘴快得口无遮拦,说话速度又快声音又响亮,并且脏话连篇。走上讲台交个作业,从最后一排到第一排,手便要在走廊边上的孩子头上如弹钢琴似的拨弄一遍。而你若要批评他,你未张口,他便泪如雨下,抽泣个不停,并且抹着眼泪,还斜着眼睛瞪着那些告他状的孩子,嘴里念念有词,似乎是诅咒的一些脏话。
班上的孩子几乎没人敢惹他。姚很了解他的性格,也很动脑子。经常寻找他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在班上表扬他。他得到了表扬,便要做得更好,于是为大家树立了榜样。这次成都学习一周,班上没有代课老师,给孩子布置了自己学习的任务,姚负责纪律。林是体育委员。在姚的影响下,林也注意自己的形象,努力为班级争得荣誉,没有老师的一周,班级获得了两操一活动的流动红旗,孩子们说,林功不可没。
姚在日记中写道:“老师,今天是您不在身边的第一天,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要夸夸林。今天早上我一来学,看见林不仅在位子上坐着,而且手里还拿着一本数学书,虽然他没有在读书,但是他已经进步了,因为很多时候,他都是这里跑一跑,那里说一说,没读过一次书,连书也没摸过。我一表扬他,他就更有劲了,读得声音特别响亮,下午放学的时候,因为背书,嗓子都累哑了。老师,我相信,我们的班级一定会更好,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行。”
成都学习回来,给孩子们带了书签做礼物,用红丝线穿着的,每张书签上都写好了签名,赋予了他们各自的词语。我开始发下它们,这些书签,这些词语,成为我内心里最大的祝愿和期待。“卓越”,“光彩照人”,“沉静”,“彬彬有礼”,“妙笔生花”,“厚积薄发”,“自信”,“谦卑”,“冰雪聪明”,“谦谦君子”……一个个词语成为我为孩子织就的网,这些美好的愿望闪烁着熠熠的光辉。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互相炫耀。有的孩子甚至搬出了字典,的确,有的词语,他们短时间内似乎真的还不能清晰到理解。
日记本发下来,以礼物为主线,回忆一周来自己的表现,说说自己对老师送给自己的词语的理解,谈谈自己对未来的想法。二十分钟的时间,孩子们很流畅地写完了这篇日记,多数孩子都在三张左右,也有600字了吧。一个个翻看,大多孩子们的确是没想到老师会送礼物给自己的,很多孩子对老师所送给自己的词语理解还是很到位的。
郭晓彤写道:“老师这次学习回来,给我们带了书签当礼物,我得到的是张飞脸谱,老师送给我的词语是沉静,我知道自己总是像张飞一样莽撞,有时候还爱说话,老师是希望我做个沉静的女孩子,沉下心来,才能有所进步的。
杨溁熙写道:“老师送给我的词语是卓越,我知道这是比优秀还优秀的意思,老师是希望我不骄不躁,奋勇向前,走向卓越。”
林写道:“我最喜欢看是《三国演义》了,老师这次学习回来,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并且全班都有,还是我喜欢的三国人物脸谱,这让我太惊讶了。老师送给我的词语是彬彬有礼,我知道这是老师对我的期待,我也有这样的愿望,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姚写道:“老师,我喜欢我们的班级,我们班里的每个同学,都是这么努力,都在进步,我心里真是开心。”
姚,便是令我得意的弟子。当孩子自己明白自己要往哪里去,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的时候,一些规则,都已经如同虚设,因为,这些已经都成为外在的东西,她的学习,她的努力,她走向卓越,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