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唯熟才能生巧作文

2018-03-24 
大家都熟知《卖油翁》,卖油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
 

 

 大家都熟知《卖油翁》,卖油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问其故,老翁答曰:“无他,唯手熟尔。”

 熟能生巧,只有熟练才能练就巧技。教学同样如此,一篇文章如果教师没有读通理顺,就囫囵吞枣教给学生,稀里糊涂的乱讲一通,课讲完了,自己尚且不明白本课讲了些什么内容,更何况知识尚待补给的学生,他们更是如入五里云雾,茫然不知所措。对于课文中的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含义,只是就句论句,不会透过字面意思理解句子内在的深刻含义。更不能领会作者思想感情跟作者一起欢喜一起忧了。

  我今天讲了一篇非常熟悉的课文《少年闰土》。这是鲁迅先生回忆他童年时的小伙伴闰土的。我刚参加工作时就已经讲过,十几年了我早已耳熟能详,课文早就背的滚瓜烂熟,文中人物闰土也早就根植在我的脑海中: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还有一幅色彩明艳的图画是那么清晰的印刻在那里: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是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因为有了对文本很好的把握,所以讲起课来就显得得心应手。我设计一种“板块”+“比赛”的方法。我打破了以往让大家读说分段学习的教法,先让大家朗读课文,在大家对课文熟知时,让同学们把书本合上,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左右两边各选几位同学用最简练的语言写到黑板上。大家一时跃跃欲试,热情高涨,被推举的同学兴致勃勃,争相表现,下边的同学也积极动笔写到书上。瓜地刺猹、初次见面、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好友分别。然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哪个画面。学生说喜欢瓜地刺猹:不但写出了色彩美,有深蓝、金黄、碧绿;还有人物机灵活泼可爱。我在讲述课文时故意給学生打岔,如把“深蓝”说成“浅蓝”,把“金黄”说成“深黄”。我让大家纠错,背诵这一段课文让大家给我挑毛病,我接连错误不断,学生聚精会神一丝一毫也休想逃过他们的耳朵。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的接受了知识,这一段也已经会背诵了。

  进入第二个板块的学习,我请大家就刚才所写画面,打出手势辨别“是真是假”。在这些画面中哪些是闰土告诉鲁迅的呢?挑选男女生上来打对号。其他同学打手势。这样大家很容易分辨出瓜地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这四件事是少年闰土告诉給鲁迅的。那么就少年闰土知道的这些,鲁迅讲给他的小伙伴,假如你就是鲁迅的小伙伴,你会怎么说呢?大家畅所欲言,有的说:“闰土真是个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的少年!”有的说:“他的生活多令人羡慕,哪像我们整天就呆在家里,只能看到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最后进入第三个板块的学习——“画像”。我请出我班一位白白胖胖叫王鹏举的小男孩做模特站到讲台上,让大家给他化化妆,让他扮演少年闰土。大家各抒己见,要先給他戴上顶小毡帽,脖子上还得带个银项圈。闰土的脸是紫色的,可是王鹏举的脸太白,抹点紫色的颜料才行。穿上一件对襟蓝布棉袄,黑色棉裤,脚上穿一双黑面的大棉鞋。说完我让大家继续观察王鹏举长什么样子,特别注意他的最有特征的地方。大家仔细的观察起来。张倍嘉说:“王鹏举长的白白静静的,眉毛黑黑的,粗粗的,嘴巴红红的像是抹了口红,真是黑白红分明呀!”说得王鹏举不好意思的笑起来。张倍嘉继续说:“特别是他一笑起来两眼眯成一条缝,脸上就鼓起两疙瘩肉蛋蛋。”他刚一说完大家哄堂大笑,观察的多细致,描写的多形象啊!还有同学说他的耳朵大大的就像大耳朵图图,又像天线宝宝呢!同学们在笑声中写下了这段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既学到了描写人物外貌的写法,又知道了从哪入手对人物进行观察。

  整节课上得活泼生动,津津有味,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我也受到学生情绪的感染,愉快、和谐、轻松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学生眉飞色舞,我也眉开眼笑。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深有感触,只有对教材熟悉了,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融会贯通。还学生一个真正有趣味的课堂。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