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道路我选择
坐在办公室里学习《十位名家看一堂好语文科的标准》的文章时,我忽然响起了自己的钢笔字问题。
说实在的我的钢笔字写得并不怎么样,但是大家都说我写得好,可我知道自己只不过是比以前稍稍有些进步罢了。上学时,我的钢笔字写得特别差,用老师的话说就是用棍子戳的。记得初三某一次做政治作业,老师看我的字写得特潦草,就命令我重做,我使出了浑身解数尽力去写,可是钢笔就是不听我的使唤,写出来的字迹当然还是风光依旧。老师要求我再写,一直写了五遍,他才摇摇头收了我的作业。读师范的时候学校让练字,可是我的定力并不怎么样,老是坐不住。每一次同学们在埋头练字时,只有我在装模作样地糊弄老师——明看是在练字,暗里却是在读课外书。就连最后的书法课结业考试,我也是把同桌写的字弄了一
参加工作后,虽然我知晓字体对于一名教师的重要性,可是我仍然没有下功夫练习书写,不过我有一个爱好——喜欢读帖。我的书柜里什么字帖都有,什么柳公权、颜真卿、黄庭坚、王羲之、庞中华、顾恺之、司马武当等等的字帖我都有,字体上不仅有楷书、行书、篆书,还有隶书、草书字帖。没有事情的时候,或是感觉无聊的时候,我就拿起字帖静静的观看,看到兴奋处,总情不自禁地以手指代替笔在书桌上或是空中狂舞。也许是看得多的缘故吧,在写字的时候也能够把自己观帖所得运用于实际之中,慢慢地自己的字居然写得字模字样了。当然这也包含着我在生活中向同事学习的功劳。也许真的是字不离体的缘故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书写特点。每一次看到别人书写优秀的内容,我总是喜欢把它弄过来,仔细的欣赏,在自己书写的时候也有意识的模仿模仿。比如“是”“上”“河”“教”等一些字的行书写法都是我临摹同事而得来的。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我把初中时候一个老师书写的东西复印下来,夹在《毛泽东选集》中放在案头,一有时间就细细的品味,默默地赏析。这竟然使我受益匪浅——学会了把自己的字写得有一点个性。
如今十二年过去了,虽说自己的钢笔字登不了大雅之堂,可是如小流世界妄自菲薄地说也是有一点点的特色的,其实这都得益于观帖和模仿。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正在进行的事情——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我在这方面并没有特别的师从于某一个人或是某一派别,而是不管哪家哪派,只要是语文教学的名师名家,我都统统拿来。什么教学视频、教学实录、教学理论,我一概通吃。今天阅读支玉恒的教学设计就
常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师从一家,继承创新是一种方法,杂取百家,融汇贯通也是一种方法,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够真正的走向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