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再教《长征》作文

2018-03-18 
再教《长征》——“长征”议题之群文教学有感河南省虞城县实验小学何瑞香我对《长征》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当年凭借
 

再教《长征》

——“长征”议题之群文教学有感

河南省虞城县实验小学  何瑞香

我对《长征》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当年凭借《长征》让我第一次迈进了省优质课行列,已经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站在民主路二小的讲台上,接受大家的审视,在台上的我是紧张的、忐忑的!至今回想起来,还会有怦怦心跳的感觉。毕竟是我第一次站在那个台上,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心理素质极差的人来说更是刻骨铭心的。直到现在,我还能想起当时的情景。面对陌生的环境,我竭力抑制内心的恐慌,故作镇定,按照教学设计流程一点点推进教学。从总起句入手,抓住关键词语“难”与“不怕”进行。紧扣“万水千山”,指导读好“只等闲”的无畏与乐观。

对于二、三句的处理是花费时间较多、颇费心思的!长征路线图的出示,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其“难”。深入研读,围绕“万水千山”展开,或借助图片理解五岭之“逶迤”、乌蒙之“磅礴”,或利用简笔画感知“细浪”、“泥丸”之渺小,对比中实现认知冲突,红军战士“不怕”的英雄形象跃然于纸上。使用录音、播放视频,了解“巧渡金沙”的故事,目睹“飞夺泸定桥”的悲壮,在情境创设中理解“暖”与“寒”,进而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悟“千里岷山”之“更喜”时,再次播放视频欣赏,耳闻目睹“尽开颜”的场景。整节课以情景教学为主体,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适时进行朗读指导,营造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教学场。

今天再来审视当年的设计,课堂上辅助的手段有些多,语文味儿有些淡了!我试着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进行“家常课”的教学。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孩子们关注课题,获取信息。了解“七律”,初识“长征”,巧借“课文链接”,进行长征知识的普及。孩子们自读、圈点,搜集整理信息,为学习《长征》做好知识储备。接下来的环节中,各种形式的读必不可少,指名读、同桌读、齐读……“读”占鳌头!讨论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或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猜想,或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背景资料……自学、合作,班内交流。疏通了诗意,进入体悟诗情环节。“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逶迤”的“五岭”与“细浪”,“磅礴”的“乌蒙”与“泥丸”夸张的手法,鲜明的对比,“暖”与“寒”中蕴藏的深意,或引入资料理解,或写法上寻找。对于红军战士的无畏与乐观精神的赞叹油然而生!在这样情感的激发下,孩子们融入其中地朗读。

对于《长征》的学习,我没有就此止步。本课中还有一首词《清平乐 六盘山》同样展现了长征途中征战,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关注文体知识,了解“词”的特点,发现写作特色之后,引导孩子回过头来看看。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审视,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视角,传递了相同的信息。无不让我感受到了诗人那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以此为契机鼓励孩子走进毛泽东,阅读更多的诗词,丰富积累。

同样的文本赋予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呈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借助群文,确立了“长征”这样一个议题,将“长征”放在了群文中,打破一篇的局限性,运用对比方法,帮助学生多个角度了解长征,掌握阅读策略,为了大量的自主阅读奠定了基础。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