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窦桂梅”这个名字是在我从事教学工作之后。那时候,我正处于一个“学步阶段”——对教学踌躇满志,但又无从下手。看别的老师让学生诵读,我也就这么做;看的老师让学生做阅读训练,我也想试着做……反正,看别人、学别人是我的生活轨迹。当走进书店,看到许多关于阅读指导的书籍的编者中都有一个叫“窦桂梅”的,我就以为是一个专门研究小学生阅读的教研员或其他什么样的人物呢,也没有怎么在意。可是,后来,发现学生买她的书的越来越多,老师用《窦桂梅教你学阅读》的也越来越多,难道有什么魔力不成?哦!原来,她编的这些书里选的文章很新颖,题目出的不但新颖也练习基本功,尤其到了考试的时候 “撞题”的“幸运率”指数比较高……难怪呢!——这一次的“读”只是很浅显的认识。
第二次“读”窦桂梅,是真正的“见到”了,“读”的是她的课,“读”的是她的风采。那是2006年,区里请她来为我们老师“传经送宝”,我有幸不仅一睹芳容,而且观赏了她的课,聆听了她的高谈阔论。窦桂梅老师不愧为特级教师!听她的课,感觉浑身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了。那澎湃的激情,那甚至夸张的语调,那专注投入的神情,使我感到望尘莫及!她充满灵性的语文课堂,是诗意栖居的课堂。一段平淡的课文,在她的处理下,显得那样富有生机,朝气蓬勃。通过她的添、改、删,课堂的容量一下变得很大,可经过她巧妙地梳理,整堂课变得脉络清晰,富有生机,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的不只是知识的习得,更有思维的碰撞,心灵的震撼。她的课堂,吸引我的不光是课堂教学的种种娴熟技艺,也是她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同时有是一个易于感动的,善于发现的,富有激情的学习者的姿态,陪伴、引领年幼的孩子们。这样的老师确实是我们小语界的领跑者。我的教学激情就这样在正要走入“倦怠期”时被她无端地唤醒、点燃,生活再次充盈起来。
第三次读“窦桂梅”,是我专程到图书馆借来她的《为生命奠基》来细细品读,是专门地“拜访”。因为,我心里一直琢磨着:一个学习音乐出身的曾经在学校各个机关“打杂”的“门外汉”竟然能够把语文教得如此出类拔萃,除了“热情”之外,难道没有别的什么“秘籍”吗?当然有!
第一,不把学生当成考试的工具,而是当成阅读的伙伴。窦桂梅老师说:“从事‘人之初’教育的我们,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坚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尚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还会有‘曹雪芹’、‘ 鲁迅’的‘横空出世’吗?”所以,她的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充分的阅读文本,和文本对话,通过朗读和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她坚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教学,应拓展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厚重而博大的语言积淀,学生的语文成绩想不好都不行!而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在利欲心的驱使下想的尽是怎样尽快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想的是尽早提高教学质量,而忽略了“学习”最本质的问题。所以,学生学得很累,我们教得更累!
第二,打开心灵,让孩子自由解读文本,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窦桂梅老师说:“现在的学生朗读的技巧掌握了,会抑扬顿挫,会停顿,你听得很动人,也许他的心灵却依旧空无。看似范读起来娓娓动听的老师,也不见得对文章感受的有多么深刻。我们读书是读给自己的,读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听、动听。”学习阅读,我们普通老师在乎的常常是“标准答案”,因为那牵涉到阅卷老师的评判,当然最终会影响到考试的分数。这样,反而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常常想“老师会怎么想?”,而不是自己在读书,是在为老师读书!这样的阅读当然是很乏味的!这样急功近利的教学与学习只能培养出猜度别人心思的考试者,而不是真正的学习者。既然是“猜度”,那“中奖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失去分数不说,失去最多的是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还有享受阅读时的那份快乐!
第三,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好学生的感觉。窦桂梅老师说:“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呵护这种愿望,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赶走内心的自卑,树立创造者的自尊。”自信是做任何事的基础,是成就一个人的最基本的品质。而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在做什么呢?“你的作业怎么写这么乱?”“你又跑神啦?怎么就坐不住?”“你看看你,又是你不认真听讲!”“你就不能不给我找事?”……大多数时间,我们不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打击孩子们脆弱的心灵吗?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潜意识地告诉他们:“在学习上你不行”吗?很多孩子之所以放弃学习,其实就是因为在他们潜意识里他们是学不会、学不好的孩子,他们当然愿意把精力放到他们能干好的事情上去啦!窦老师的这番话给了我警示:“也许他学习一塌糊涂,也许他毫无纪律观念,也许他有很多缺点,但一定要让孩子有自信,有自我欣赏的感觉。”这样的孩子即使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依然可以成为一个快乐的学习者!
窦老师还说:“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体验、知识、精神、智慧,从而实现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生命奠基的过程。”希望今后的教学中,我能真正站在生命的高度来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超越自我,为生命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