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
初期研究问卷调查情况总结
许昌市碾上小学 孙宝霞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我国素有礼仪之帮的美称,再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江泽民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并把“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亲见自强、敬业奉献”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由此可见,为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修养,使我国这个五千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校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以德治校作为其发展方向,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这是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每个学生作为社会的个体,其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家庭,而家庭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社会的教育作用也日趋明显。因此我们碾上小学课题组时适提出研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培养学生公共道德》这一课题。该课题是2004年省级重点课题。为了能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明确确立该课题研究内容,以及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公共道德,从而构建现代素质教育的德育教育模式,我们决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使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二、调查方法
按学生的年龄年龄分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两个级段,每个级段随机抽出50名学生(共计100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个人行为现状,以便给课题研究工作提供详实的材料。
三、调查内容
我们把学生的个人行为分三方面:
①在家做个好儿女;
②在社区做个好公民;
③在学校做个好学生。
学生在这三方面的表现各分为10个具体项目,每一项分优、良、差三等,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划出等级。
四、调查结果(详见调查统计表)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初期研究问卷调查。
在
家
做
个
好
儿
女
个人行为
优
良
差
在
社
区
做
个
好
公
民
个人行为
优
良
差
尊敬老人
79
6
5
文明礼让
78
6
6
体谅父母
69
11
10
遵守秩序
75
8
7
邻里和睦
78
10
2
注意安全
68
12
10
作息按时
75
15
10
不说脏话
64
16
10
学做家务
65
16
9
不动拳脚
63
15
12
爱惜粮食
63
14
13
遵纪守法
61
18
11
讲究卫生
70
11
9
爱国爱乡
80
6
4
穿戴朴素
68
12
10
不玩游戏
78
11
11
诚实守信
74
10
6
拾金不昧
81
5
4
乐观向上
65
16
9
节约水电
79
5
6
在
学
校
做
个
好
学
生
个人行为
优
良
差
按时到校 语言文明
82
6
2
热爱学习 遵守规章
79
5
6
开会做操 准时到场
83
4
3
衣着整洁 举止端庄
80
6
4
讲究卫生 增进健康
81
5
4
多做好事 互助互帮
82
5
3
团结同学 尊敬师长
85
3
2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84
6
3
兴趣广泛 意气昂扬
83
4
3
全面发展 为校争光
78
6
6
五、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0份,调查内容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个方面。其中,学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学生的个人行为分为按时到校,语言文明;热爱学习,遵守规章;开会做操,准时到场;衣着整洁,举止端庄;讲究卫生,增进健康;多做好事,互助互帮;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兴趣广泛,意气昂扬;全面发展,为校争光这十个项目。在这十个项目中有90%的同学八项选择优,一项选择了良,一项选择了差,这说明由于多年来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体教师齐抓共管德育工作,我校的德育教育已初见成效。我们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卡,教师使用”校信通”,对学生进行学校、家庭二维管理,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学生行为习惯良好。
在家庭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在家做个好儿女,学生的个人行为分为尊敬老人、体谅父母、邻里和睦、作息按时、学做家务、爱惜粮食、讲究卫生、穿戴朴素、诚实守信、乐观向上十个项目。其中有85%的同学六项选择优,两项选择良,两项选择差。
在社区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在社区做个好公民,学生的个人行为分为文明礼让、遵守秩序、注意安全、不说脏话、不动拳脚、遵纪守法、爱国爱乡、不玩游戏、拾金不昧、节约水电十个项目。其中有80%的同学六项选择优,三项选择良,一项选择差。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学生家庭德育教育、社区德育教育还是一个薄弱方面。因此,如何能够使学校德育工作走进家庭,进而拓展到社区,形成“小手拉大手”的良好局面,从而提高全民族的道德修养,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鉴于以上调查情况,我们认为道德的本性在于实践,活动才是学生道德形成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确立了德育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决定以活动搭台,德育唱戏,树立整合的德育关,从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发挥其整体功能,使其产生整体合力,其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①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结合少先队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教育的实践性。
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卡,教师利用现代通讯网络“校信通”对学生进行二维管理。
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延伸于社会实践,达到依托学校,教育学生,影响家长,辐射社会的教育目的,“小手拉大手”共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