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小的时候,我希望他快快长大,就不用事事操心了;现在儿子大了(上初中了),教育起来更费劲儿了,我想还不如小时候呢。说他不懂事儿吧,有时候说的话还真在理;说他懂事儿吧,有时候办的事儿真不像话。爷爷爱打麻将,他会帮着奶奶劝说爷爷少打麻将,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还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大堆理由,说得爷爷心服口服,你瞧他多懂事!去年,他吵着要学习机,他说有了学习机,学习会进步的更快。买了学习机,头几天还挺用心学习,没几天就开始偷偷地打游戏,接下来便束之高阁了。做作业倒是能做完,但磨磨蹭蹭的,效率太低。你告诉他有些事该怎么做,他偏不按你说的来办。说他,他比你还有理。看到他的所作所为,总达不到我的要求,我就想发火,狠狠地揍他一顿。
这两周我读了《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本书,再加上经常看大家的博文,我发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太过分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孩子无形中是一种伤害。而且这种伤害还披上了美丽的外衣,简直太可怕了!
的确是啊,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要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长处和短处,不要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我们有了平常心,就能包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就能看见孩子的闪光点,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就不会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大发雷霆,就会知道关心孩子的心情,了解他们每一天过得是否开心快乐。
看完《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本书,我突然理解了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痛苦。有时候,父母会发现自己苦口婆心的说教适得其反。其实并不是孩子觉得父母的话没道理,而是孩子觉得自己被冒犯了。他知道这事应该这样做,通常情况下,他也会这样做,但当父母一命领的口吻要他这样做,他感觉你不相信他正确行事的能力,他觉得自己被当成了木偶。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木偶,有自己的判断力,他选择了和你对着干。我的儿子不就是这样的吗?
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我们的孩子。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我们要尊重他的选择和决定。即使他犯错,请尊重他犯错的权力,如果他碰壁,也尊重他疼痛的经历。因为这也是他培养自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