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阅读有感
学了冯骥才的《刷子李》之后,孩子就嚷嚷着要看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一书,昨天我下班回来一鸣说最后一个故事“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鳌”看不明白。我拍拍他的小脑袋,瞧他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好,妈妈现在开始答记者问。”
问题一:故事开头“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大小楼房全赛站在水里。三层楼房水过腿,两层楼房水齐腰,小平房便都落得没顶之灾了。”是啥意思?为什么两层楼房水齐腰,三层楼房才水过腿?
刚开始我很奇怪,怎么会有有这样的疑问?后来才意识到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环境大部分是五六层以上的楼房,所以就想当然的将两层楼房、三层楼房理解成了楼房的两层与三层。其实天津的老房子百花齐放,有两层的,有三层的,还有平房。
答:这句话正是用对比的方式将“龙王爷闯进天津卫”的情形生动的刻画出来了。然后我画了个图让他明白了天津老城的建筑。
问题二:啥是混混儿?啥事当铺?啥是黑道白道?
答:“混混儿”是北方的方言词,一般指的是不学无术之人,流氓无赖。现代汉语中是个贬义词。不过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李金鳌这个“天津旧社会久经风云的老混混儿”。并不是完全的贬义,这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关,人们生活无着,所以就干起了各种行当。就像前边的“泥人张”、“刷子李”一样,他的“奇特”之处,这个混混儿最典型的特点是“重义气”、“不言钱”。
(“当铺”在过去字典上的解释:旧社会用以抵押财物的商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子的加快,新中国当铺也越来越多。)
“当铺”就是抵押物品的商铺。比如有人急于用现钱,而手中没有。可以拿贵重物品来作抵押。
关于“黑道白道”,传统上所说的“ 白道”即为“行侠仗义”,而“黑道”则为“恶势力” 。通常情况下,走白道就是好人,混黑道的则是坏人,其实不全是,这要联系当时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来考虑。比如作品中的李金鳌,按当时的分类肯定是黑道,不过他很最重“义气”,也为后人所赏识。行有行规,道有道德。如果尊重行规,讲究道义,依然被人敬仰。
问题三:李金鳌是个“混混儿”,“不言钱”靠啥生活?
答: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李金鳌的“义气”就是他生活的支柱和来源。李金鳌“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几乎无所不干,但他讲“道”、讲“规矩”。比如小样月楼走投无路时去求他帮忙,他说:“您到天津卫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儿晌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他站在天津人的立场上对小杨月楼慷慨相助,杨月楼如愿以偿拿到了他的“行当”。天津的混混儿听说了这事,有感于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要把小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老板不肯收,锅伙们把钱截着柜台扔进去就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后,不出三个月,寄银票到天津“万成当”,补还欠款,“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不敢再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鏊送来了。李金鏊不但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分别还给那帮代他付钱的弟兄了。正因李金鏊的重义气和不言钱,所以后来他的弟兄们遇到困难时,小杨月楼也慷慨相助。因此,诚如我们前边探讨的《百万英镑》的启示一样,金钱不是万能的,信誉比它更重要。李金鳌就是靠他在天津卫的信誉生活的,也是靠信誉赢得大家的尊重的。
孩子点点头,说:“对,没有金钱是不行的,可金钱不是万能的。我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呵呵,说到这儿,我也乐了。感谢冯老先生给我们塑造了这些有声有色的人物形象。这些俗世生活中的奇人奇事,耐人寻味。不过如果没有传统的文化知识,还真的很难与孩子沟通啊。教学相长,孩子不仅仅是一本书,还是促使我们家长进步的润滑剂!
2009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