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什么“家”
——参加校信通阅读交流会有感之一
在校信通阅读交流会上,
“我对当今的音乐教学现状很有感触。”
“我教音乐已经有十几年了。在以前,我们的音乐书都是使用简谱的,那时候我带的学生,到三年级都能自己开歌了。而现在呢,我们的音乐书用的都是五线谱。唉,这教起来也费劲了,学生还是看不懂,只好把1、2、3都标在五线谱的下面。而具体的时值呢,比如八分之一音符、十六分音符、切分音什么的,就不会标了,还是影响歌唱。这样一来,我的学生就是到了小学毕业乃至更大,还是不会自己开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是啊,也有同感。
简谱本来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且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为什么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呢?
妄加揣测,也许是为了同世界接轨?
由此我就想到了,这其实还是一个教育理念的问题。即,我们的教育目的到底是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
还是拿简谱和五线谱来说事儿。如果我们要培养音乐家,不用说,五线谱是必须要学的,要不怎么能演奏或歌唱世界名曲呢?将来更不可能走出国门,为国争光了。
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成为真正的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呢?
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许就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吧。音乐对我们来讲绝不是什么阳春白雪必须掏高价到金碧辉煌的大厅里去欣赏的东西,而是……也许只是高兴时哼唱的小曲儿,也许只是逗孩子开心的儿歌,也许只是朋友开心痛痛快快地放歌,也许只是微笑着为一首歌曲而心动,也许是让自己的生活多些情趣和惬意而任其流淌的乐曲……
所以,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那么一小部分可能成为“家”的精英。而是为了我们爱上音乐,并且拥有一定的音乐能力和欣赏水平。
同样道理,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画家、雕塑家,而是为了让我们懂得美无处不在,珍惜着赞叹着。
同样道理,体育课不是为了培养世界冠军,只是让我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生活。
同样道理,教孩子说话和作文,不是为了让他成为主持人或者演说家或者作家,而只是为了让他具有表达的能力,可以使之同人沟通,从而同我们的世界和谐。
那么,我们的教育呢?
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梦想。老师们也有这样的奢望。
当然,希望孩子优秀并不为过。问题是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太高,并且因而使我们的方向出现了偏差——一旦方向有误,则走得越远,越危险。我们更要承认,其实我们的这种期望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啊!也许这种期望,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私心——常常,孩子没有被我们平等看待,甚至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脸上的光彩。而使用我们一厢情愿的压力让孩子换来的所谓成功,往往是以孩子的快乐为代价——而这种快乐的失去,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幸福!
教育,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人。
一个能够在世界上生存的人,并且生活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