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雪小禅的文章《已经很好了》。
写的是女主人公花费心思做了头发买了新衣去参加大学毕业十年后的同学聚会。聚会上,大家滔滔不绝地谈天说地,抱怨之声也此起彼伏:大家抱怨社会不公平,房价太高,工资太低,生意不好做。做生意的抱怨买东西的斤斤计较,消费者抱怨做生意的不是好东西;当官的显摆着自己的权力,平头百姓装清高说要反腐倡廉。其间,只有那个衣服破旧、脸布皱纹、骑着自行车赶来聚会的女同学,一个人静静地笑着,还不停地劝大家多吃菜。女主人公大为惊讶,就问她为什么能那么平静。那位女同学笑着说:“已经很好了啊!你看,我下岗后马上就找到工作了,孩子很听话,丈夫的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大夫说再晚一会儿送他就没命了,而他现在还在我身边,这多好啊。还有,你看,我们老板还放我假让我来参加同学聚会,我又能看到大家了,多高兴!”女同学的话,让身为作家的女主人公极为震惊。
最后,作者说,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已经很好了”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句禅语。
是的。我也一直认为,知足与懂得为现已拥有的而感恩,才是快乐与幸福的不竭源泉。人若不知足,纵有华屋万间,锦衣千件,三餐顿顿佳肴美味,出门次次人迎车送,也填不满他内心的空虚和无休止的贪婪!
“知福”之人,不一定是“身在福中”之人,而贫穷卑微之人,未尝不可自得其乐。
你听,孔子口中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是一种困境中怎样昂然的姿态。
你看,在诗人辛弃疾的笔下: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一家人生活在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氛围中,那低小的茅檐,那门前蜿蜒而过的小溪,那溪边青青的嫩草,以及孩子们锄豆织笼、剥蓬玩耍的场景,在白发老人的眼中无不如碗中米酒让人心醉。以至于虽然时隔几百年,走不到近旁我仿佛还能听得见他们的“醉里吴音”依然“相媚好”!
闭上眼睛试想,那该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驰神往的绝妙佳境啊!你看,只因知足,如此的清贫与平淡,又何尝不向我们展现出一种最朴素淳厚的美?
是的,我也应该感谢生活!——
没有高贵的血统,但起码有人给了我生命让我有幸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很好了;
没有浪漫的爱情,但起码有人愿意一辈子与我风雨共度,已经很好了;
没有出众的儿女,但起码孩子们五官健全四肢灵动还算乖巧可爱,已经很好了;
没有清闲的工作,但起码微薄的薪水还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已经很好了。
我还要以一颗虔诚的心感谢上天!——
没有可怕的战争让我颠沛流离、伤痕累累,已经很好了;
没有邪恶的疾病让我面容疲惫、心神憔悴,已经很好了;
没有横来的灾难让我饱受惊吓、死别生离,已经很好了。
是的,我已经很好了。
我真的已经很好了啊。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