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师生常沟通 学习更轻松作文

2018-01-01 
引子:晨晨不喜欢英语老师,所以不愿意上英语课,作业勉强应付,英语成绩一直不好。而很多孩子喜欢某门功课,正是
    

引子:晨晨不喜欢英语老师,所以不愿意上英语课,作业勉强应付,英语成绩一直不好。而很多孩子喜欢某门功课,正是因为他喜欢、敬佩老师。学生不喜欢或是喜欢老师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原因呢?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本期"博谈客论"邀您畅谈!

看到本期“博谈客论”论题,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这种现象太普遍、太常见了,很多学生,由于不喜欢某一学科的老师,不愿意学这一科,或者过分喜欢某一学科的老师而只学这一科,其结果是,都不同程度地造成偏科现象,学科成绩严重不均,班级总名次上不去,整体成绩受到影响,考学没有希望,以致于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

自己曾是一个学生,知道学习偏科的危害;自己又是一个家长,也知道孩子偏科潜伏的危机;自己还是一个老师,更知道学生偏科的严重后果。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原因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原因,都是不全面,不科学,并且是有害的,我们应全面地认识这一问题。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主要有一下这两方面的原因:

学生方面:

1、适应能力不强。学会适应,是我们生存的必需。“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不会适应,就会被淘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很多的老师。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作为学生,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老师如何如何,我们应尽快地适应老师,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积极地配合老师,而不是让老师适应我们(那毕竟是不现实的)。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喜欢老师的课,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2、以自己的好恶取舍。自己不喜欢这门功课,或者不喜欢某一个老师,因而,对该门功课不认真听,不认真学,作业不想做,笔记不想记,只想应付了事,结果是越学越没劲,越学成绩越差,最后只能是放弃了事;自己特别钟爱某一学科,或者特别喜欢这位老师,因而,特别喜欢上该老师上的课,而对其它学科置之不理,这样也会导致自己总体成绩上不去,越学越不愿学,最终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

3、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应付思想严重,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学的,是为老师学的,因而,不想学,结果是,上课没精神,作业胡乱抄,对任何科目都不感兴趣,对老师不喜欢,什么课都不想上,越学越没劲,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4、不能和老师真正沟通。当老师发生冲突,或者是学习遇到困难时,不是老师及时沟通交流,把问题或冲突消灭掉,而是逃避或退缩,对老师抱有敌意,不再去学该老师讲的课,认为这样可以报复老师,玩老师的难看,因而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大大的受挫,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学习水平的提高。

老师方面:

1、自身素质不高。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想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吸引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俗话说得好:“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水不仅是知识方面所要具备的,也是人格和魅力必须具备的,要教育别人,如果自己知识不丰富,本领不过硬,怎样以“才学”服人?当然,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才能,教师更应该在人格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具备“一桶水”,只有在道德观念、个人修养和才智各方面都优秀的,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要求学生品学兼优,这样的老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从而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正是由于有的老师,不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业务能力不强,才会导致学生不喜欢他,进而造成学生的偏科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教学方法不当。如果只有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但教学观念和方法陈旧,上课时只是满堂灌,填鸭式,枯燥乏味,死记硬背,学生自然会感到疲劳,学习没有兴趣。如果我们在讲课时,有时能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引入新课,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学生自然会对你的课产生兴趣,也会对你产生好感,从而想学这门科。如果上课不讲究方法,抓不住教学要点,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听课兴趣,渐渐地,学生便失去了对老师的兴趣,进而,对该课也就失去了兴趣,这样,势必会导致偏科现象的发生。

3、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所谓“爱屋及乌”大概就是如此吧。其实,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呢?像看电视剧,往往是因为喜欢演员,才爱看其主演的片子。在学生的心里,其实就这么简单:喜欢老师,就喜欢上老师的课。没有真才实学,课讲的不好,学生不愿听。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对该科的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没有了,学生不想学习该科,最终形成偏科现象,学习不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所以,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的老师,学生也不可能去喜欢他。

4、不能和学生朋友式的交流。学生喜欢朋友式的老师,喜欢能主动与他们沟通的老师。沟通让心与心彼此相近,化对抗为合作,化封闭为开放,化回避为靠近,化冷淡为亲热。而我们的有些老师,仍然是老一套,师道尊严,唯我独尊,高高在上,故意拉大和学生的距离,这是不利于和学生的交流的,放不下架子,不把学生放在心上。其结果,也只能是使学生远离自己,这是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

5、不能够宽以待人。教师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富有爱心是与青少年学生打交道的最基本要求。没有学生不希望得到关心爱护,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缺少家庭温暖或者缺少亲情关爱的学生,更需要爱心的抚慰。那些像慈父慈母一样的教师,有抚养孩子的经历和体验,知道抚养一个孩子的甘难辛苦,所以对待学生表现出关爱和耐心,体现出一种母爱父爱。老师的行动深深地感动和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无限崇敬,自然得到学生的喜欢和爱戴。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和烦心事告诉老师,而且在老师那里总是得到满意的回答和耐心的指点,所以他们对老师感到特别的亲切,也特别听老师的话。教师的爱应当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

鉴于此,要想真正解决学生老师之间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使师生关系达到最优化,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喜欢学习,喜欢老师,不再偏科,必须加强学生老师之间的沟通。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作为学生,喜欢学习,就应从喜欢老师开始,这样才能唤起自己的学习意识,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去喜欢老师,去学习某一学科。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多老师沟通、交流。

1、要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是自己今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只有认识提高了,学习起来才会有劲头,有兴趣,有方法,有动力,才愿意学习,想自己学,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是相通的,不能够偏科,否则,就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

2、要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师生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就会在一些问题上构成矛盾、冲突与对立。作为学生,如果能够从老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就能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顺利地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更加喜欢老师,愉快地学习。

3、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既要认识到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又要认识到老师的批评也是爱护,是鞭策,更是期待。当自己觉得被误解时,可以向老师作出解释,但解释一定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并且是为了更好的沟通,而不是想逃避自己的责任。表扬好比是加油站,要再接再厉;批评好比防疫站或急诊室,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学习起来就会目标更明确,劲头更十足。

4、原谅老师的错误。作为普通人,老师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老师希望你原谅他的错误,正如你希望他原谅你的错误一样。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是对他的尊重。不能拿老师的一次错误来惩罚自己,从而不愿再学这一科目,这不仅是一种非理智之举,更是一种愚蠢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抛弃。

作为老师,为了能和学生更有效的沟通,使学生理解自己,喜欢自己,就应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为此,应该做到:

1、增强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最能感召学生的灵魂,让他们将信赖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应十分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不断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相反,如果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仅不会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还会彻底破坏师生关系。

      3、学会宽容。要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对学生能够宽容的缺点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4、以身作则,说到做到。老师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学生一下子难以做到的,从不强求学生;要教学生做人,自己首先要做好人。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制定好阶段计划,用小计划的组成逐步实现大计划。

其实,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能从自己身上找到两三点学生喜欢的地方就足够了。只要师生之间真正地做好了沟通交流,老师和学生之间就会形成真正的默契,老师就会教的用心、尽心,学生就会学的开心、舒心。

当然,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容忽视。我们在做好孩子坚强后盾的同时,更应该配合好老师和学校。加强沟通交流,携手并肩,为了孩子的美好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