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再一次起航,希望在前方——走进二中,调研教学作文

2017-12-30 
再一次起航,希望在前方——走进二中,调研教学阳光、春风、花朵;鸟鸣、鸢飞、蝶舞。写意了一幅春的画卷,唱响了春的

 

 

再一次起航,希望在前方

——走进二中,调研教学

阳光、春风、花朵;鸟鸣、鸢飞、蝶舞。写意了一幅春的画卷,唱响了春的歌谣。春,在姹紫嫣红中绽放;心,在一抹阳光中翩飞。我们开发区教研室在杨主任的带领下,满怀希望,再次起航,走进冉冉升起的二中。

我们就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和教学模式的系列问题展开了探讨。由于种种原因二中没有教务副校长,教务主任对学校的教师教研活动的展开,有着太多的困惑和困难,于是教务主任禁不住谈起了教师的积极性问题,师资力量的不足够问题,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对此问题王助中心校王群英校长有自己的看法。王校长认为要想调动老师的积极性,首先必须要有制度的制定。一个学校的管理与校长的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教师发展成长的制定。制度先行,制度在前,教师自然会向前。再就是要想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要有激励方法,激励措施。让老师感受到,自己的付出,一定要受到肯定,不管这种奖励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其实,老师要的很少,就是一定被认可,被肯定。

我在想:通过制度,逼迫——刺激——鼓励教师达到自觉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引领老师专业成长。开始的时候,也许教师需要逼迫着提高自己,但一旦老师意识到提高自己的好处,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就会自觉地不断提高自己。所以,学校管理者在刚开始时应该有意识地制订一些具有强制性的措施,逼迫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制订相应的激励制度,让有了提高的教师能得到相应的奖励,让老师能够看见自己的成长,最终让所有教师自觉地你追我赶地提高自己。

对此杨主任给出了“法宝”。杨主任说:“要想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消除老师的职业倦怠,我有一金钥匙,那就是给老师一个目标,一个愿景,让老师每天在奔跑的路上都有希望,能够感受到成长中的快乐与幸福。鼓励老师都有一种追求,一种希望。”

对杨主任的话,我很是认可,因为自己就是这样让自己在职业倦怠中脱身出来的。当与日俱增的疲乏取代了原本旺盛的精力,当冷漠和疏离取代了原本亲切的面容,当自我怀疑取代了原本的自信,当效率低下取代了原本的聚精会神,三尺讲台一时之间变得难以掌握,在倦怠、脾气暴躁、无法放松,还有身体上的不适的纠缠下,工作日益成为一种心理负担,既而在职业倦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现在的我,每天都有自己的阅读时间,每天都有自己敲打文字的快乐。不管是选书,还是收到新书,还是闻着书香,与大师心与心的碰撞,还是阅读中带给自己的思考,还是敲打键盘,享受键盘敲打的声音,都是快乐的,幸福的,感觉做个老师真的好美好!阅读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享受,更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对自己课堂的重新调整,对自己班级管理方法的再定位,这些自己的改变,带给学生的是觉醒,唤醒,随着而来的是学生学习激情的高涨,师生关系的和谐。此时,学生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与价值感,老师也寻找到了自己的成就感与幸福感,那份来自教室内心的职业幸福感只有经历着的人才会真正享受到。亲爱的同行,给自己一份梦想,朝着梦想前进吧,万一梦想实现了呢。更何况人生的精彩不是梦想实现的那一瞬间,而是梦想实现路上的美好风景。

我们探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教学模式的问题。通过各位教研组长的发言,我们发现老师给“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到位。之所以老师对教学模式有一种本能的反抗,那是因为老师总认为教学模式就是一个笼子,就会把老师的课堂绑定的很死,不管什么学科,不管什么课型,不管怎样的知识点,都必须要用一种固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带给老师的是困难,是痛苦,是更大的负担。

很开心,老师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让我们的教研室工作有了方向。对此杨主任也对“教学模式”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我们教研室想推出教学模式,不是增减老师的负担,而是为了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让老师轻松,学生乐学。我们老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教研活动为载体。我们每一天都是昨天那一天,每天重复着平淡的日子,难免会有职业倦怠,所以我们推出教学模式就是为了给教师一个拐杖,减轻教师的负担,点燃教师的积极性,让老师静下心了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笼子,而是让老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自己学科的课型改变自己的课堂固有的满堂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给学生预习案,学生自己能掌握的知识点不讲,学生小组合作能解决的也不讲,让老师和学生都解放出来。

推行教学模式就是为了“破除“教学模式,教研室是为了以推行教学模式为契机,让老师思考自己的课堂,进行课堂改革,教室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老师对我们的课堂了解多少,思考多少。在课堂上当我们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我们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思考。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那的确是神奇的观察,使教师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探讨充满了敬畏。当我们老师尊重学生们的这种学习方式,他们通常会作出回应。他们开始认识到,教师在这里,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是发布指令。教师的目标是使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课程的内容。我们从关注个体,通过小组合作,再次回归到关注学生个体,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这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每一次调研,每一次出发,我们都满怀希望,春暖花开的时节,温暖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心灵。每一次心灵的碰撞,都是内心拔节的声音,那是人间最动听的音符。希望我们的到来不是打扰,而是打破;不是时间的浪费,而是心灵的再次起航!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