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对学生学习好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对学习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视学习为一种趣事,会全神贯注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想方设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从而驱使学生高效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注意兴趣的培养,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激趣后,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发展到“我会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如在学习图形面积时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利用孩子们喜欢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人人制作学具,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操作。在推导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说一说,运用多种方法推导,在参与公式的推导中不仅理解了公式,同时也有机地把图形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掌握了量与量之间、形与形之间、量与形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应用知识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初步的几何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到商店里观察“商品标价”,也可观察“菜篮子价格”等生活实际来加深认识。在学习“统计表”后,可调查统计本校和社会上有意义的事物,如各班级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数量,经过数据整理,制成能说明问题、有实际价值的统计表。这样,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不但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生活有服务于生活。
(三)目的性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确的学习目的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保持浓厚的兴趣需要对学习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就数学而言,一方面,它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和基础,另一方面又是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所必须的知识,作为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无论将来干什么,要为祖国作出贡献,都要有渊博的知识;只有从小学开始好好学习,不懈的努力,愿望才能成为现实”,从而帮助学习从小树立学好数学的志向,使美好的愿望成为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告诉他们:“当医生就要懂得药性和剂量搭配”,“当建筑师就要会计算面积及用材多少”,“当企业家要懂得计算成本和利润”……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数学,到商场购物付钱需要数学,做衣服量尺寸需要数学,收电费、水费、卫生费等等都需要数学,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学习它的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对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四)榜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数学家的为了追求一个成功的实验或演算而废寝忘食的故事,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解决思想上怵头学习数学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保持兴趣。如陈景润如醉如痴地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阿基米德为验证皇冠是否由纯金铸成,而在浴缺中侵泡而忘了洗澡的故事;牛顿、华罗庚的学术成就都不是靠天资,而是靠勤奋学习、认真钻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得来的。
同时,也可以社会上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优秀的同学为榜样。选择在数学学科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刻苦努力使成绩很快提高的事迹,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五)成功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成功的体验是提高兴趣的最佳强化物。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促进数学知识、方法的掌握,反过来,掌握了数学知识方法又会激励和增强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步步获得成功,尝到了甜头,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数学因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信心,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笔者曾做过调查,在喜爱数学的学生中,因数学成绩好而喜欢数学的约占32.5%,而数学学习差生中,因为不会,就爱学习要占其86.3%。这说明学习的成功,对促进和增强学习兴趣起重要作用。
因此,选择练习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设计,作业测评时最好少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学生计算出错,经过自己的努力,又做对了,同样给以鼓励;课堂提问时要面对全体学生,特别要关注中差生,把易回答的问题,留给中差生,较难的问题,留给优等生,使大多数学生有表现的机会,有成就感。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每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位学生都有成功体验的喜悦,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六)表扬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
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适时、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一个赞赏的目光,一个抚摸的动作,一朵鼓励的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都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七)竞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认为,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大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合理开展一些课内、课外竞赛活动,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算得准”、“看谁答得多”等竞赛的形式要注重多样性,并使学生获得竞赛的成功感,获奖面应大一些。又如组织学生进行“智力登山”活动,在山脚、山腰、山顶等处的设立若干“关卡”,派人把守,过关的学生须正确解答各种数学题后方能通过,哪个组通过的人多,哪个组获胜。这些活动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如果在教学中始终注意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