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于WANGYARU的博客)
才华如花老师谈名著——书香助友团倾情奉献
第十届书香班级活动的主题:“全营养阅读·读写之间”,对于学生,倡导在阅读中的深入探究,多方查证资料,并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计划总结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做到深阅读、细品味,挖掘名著的魅力。何谓名著?读名著的方法有哪些?带着诸多问题,“书香助友团”特别邀请“才华如花”老师来为大家谈名著。
助友团成员WANGYARU:老师您好!我们倡导阅读名著,那么什么是名著?名著有什么特点呢?
才华如花: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名著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名著一般都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它们不是只风行一二年,而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名著问世后未必在那个时代就成为畅销书,要有一定时间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天文学家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书现在是本名著,而据报道当时他曾说过:“上帝等待了六千年才有一个观察者,我这本书可能要等上一百年才会有一个读者。”
2.名著通俗易撞,不卖弄学问。它们不是专家写给专业人员看的著作,无论是关于哲学或者科学,历史或者诗歌,它们所论述的是关于人类共同感兴趣的题材,而不是学究式的空谈。
3.名著永不过时。为便于比较,我们把眼下流行的书称为“当代作品”,它们只流行一、二年或至多十多年。而名著却不会因思想运动、学说更迭、舆论分歧而过时。名著不是供学者研究而积满尘垢的遗著,而是当今世界上潜在的最强大的文明力量。读过德摩斯梯尼的演说辞和西塞罗的信件,或是培根和蒙田的散文,任何人都会发现:人们对于幸福和正义、美德和真理,甚至对于安定与变幻本身是何等的笃信不疑!人类为其目标而奋斗的道路看来是不可改变的。
4.名著令人百读不厌。只要你认真阅读,你决不会感到扫兴,其中的养料汲之不尽。理解能力不同,或对事物持不同见解的人,都爱读名著。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格列佛游记》、《鲁滨逊飘流记》和《奥德赛》。儿童可以饶有趣味地阅读,但未能领会成年人所欣赏的全部妙处和含义。
5.名著最富有教育意义。名著含有其他书籍所没有的东西,不论你是否赞同书中的观点,它们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老师。名著受到那些既是读者又是作者的人的广泛讨论,名著是许许多多书籍所论述的题材。
6.名著论述人生有待解决的问题。世上有一些真正奥秘的东西,那是人类知识和思维局限性的标志。人们不仅带着疑问开始探究,也往往满腹疑团终止探究。真正有才智的人老老实实地承认未能理解的东西,认识到这一点不是显得知识浅薄,而是表明知识的渊博。
WANGYARU:老师把名著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的很详细,那阅读名著有什么重要性呢?
才华如花:好书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人们需要从书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这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时代。
1.多读名著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名著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对景物、事物的生动描写,以及作家们驾驭文字的本领,对每一个读者来说,都是一笔无比宝贵、终生享用的财富。
2.名著是社会的缩影。通过阅读名著、鉴赏名著,我们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人物,他们既存在于世界中,又不存在于世界中,他们或吝啬或慷慨,或善良或丑恶,或天真美丽或阴险丑陋,或杀富济贫或凶狠残暴,或崇尚真理或庸俗堕落,或勤奋朴素或挥金如土,或精忠报国或卖国求荣,或高尚明智或荒诞不经……人间百态、世态炎凉,尽在名著中。
3.名著往往以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或寓言等形式,告诉我们人应该以怎样的方式长大,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思考人生。当我们站在人生的高度上去阅读名著,那么名著对我们而言,也绝不仅仅是一张社会的通行证。它还会向我们揭露,同时启发我们怎样在社会中生存并强大起来。它又如同一本智慧秘笈,不但透视社会的黑暗与光明,更重要的是,它以长者的姿态,提前预测未来,并给我们前进的建议。名著对于孩子们,其力度绝不止那薄薄的一本书,它用浩荡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人生的奥秘就在这里!毛主席行军打仗时,手边常有两本书:一本是《孙子兵法》,一本是《三国演义》。他常常能从书中找到作战的灵感。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捧起名著,走进文学的世界,去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并勇敢地奋斗呢?
WANGYARU:看来读名著真的是非常重要,读名著要深阅读,那您谈谈读名著的方法有哪些?该注意些什么?
才华如花:读名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作者背景。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2.理清故事情节。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有具体的故事情节。
3.分析人物性格。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
4.积累名言警句。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这样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5.写读后感巩固。这里的读后感有两个含义:一是读完名著后,自己写出读后感;二是看别人写的读后感,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自己写读后感,势必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观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发现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品读名著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同学们也可以从阅读实践中自己摸索总结出经验。希望大家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名著里汲取更多的养料。
WANGYARU:好全面的方法,那么怎样才能养成读名著的好习惯呢?
才华如花:买书的时候就买老师和家长推荐的名著,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可以和父母共读一本书,分享读书的心得,小伙伴们也可以共读一本书,经常交流。当我们对名著产生兴趣时,读名著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需要,习惯就养成了。当然,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贵在“坚持”这两个字。
后记: 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了名著,知道了阅读的方法和重要性。“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名著就像沙漠里的绿州,就像沙漠中的水,不但可以让你得到重生,还可以让你从心灵上,思想上抛弃一切恶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阅读名著能让人在无形中受到感染,丰富人的内心,提升人的气质。阅读名著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心智,锤炼我们的思维。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名著的世界感悟真善美、假恶丑,学会思考,学会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