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溺爱的泥潭,让孩子专心学习
“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妻,一个小孩”,“421家庭”令当今的独生子女成为众星捧月的主角,“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呵护有加,爱护过度成了家庭教育的主流。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这里我只想挖掘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度的呵护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都帮孩子代劳。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早上,妈妈一遍遍喊孩子起床,起床后,妈妈忙着准备热水,递毛巾。孩子洗脸,妈妈忙着把晾好的的饭菜端上饭桌。孩子吃饭时,妈妈就忙着整理书包。孩子吃完饭,爸爸就拎着书包下楼,在楼下骑车或开车等着去送孩子上学。我们知道,一个注意品质好的人,很大成分是需要意志力的配合才能集中精力,像这样事事都让家长功劳的孩子,久而久之肯定会形成依赖心理,成为一个“懒惰”的人,而懒惰的人是没有意志力的,因此也就不能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渡溺爱,表现在对孩子的要求无论合理与否都答应。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课堂上,无论老师表扬也好,批评也罢,他课堂上专心听讲很少能超过五分钟。通过与家长交谈得知,家长说孩子特倔,他们根本管不了,只要孩子能学习提什么要求都答应,比如孩子写作业总是坐在电视前,边看电视边写作业,如果不让看电视,就不写作业。“一心不可二用”,长此下去,孩子如何能专心听讲,专心学习呢?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唯恐孩子受委屈,表现在孩子在学习时,家长一会儿过来问要不要吃水果,一会儿又问要不要开空调,再不就是提醒孩子注意写字姿势,使孩子很难集中思想。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表现在给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学习任务。课余时间,不是让孩子学英语,就是让孩子练钢琴,或者是让孩子学作文,练速算。由于孩子学习任务过重,没有时间玩,只有在课堂上或学习时间玩,久而久之,注意力当然就难以集中了。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作家长的该如何走出溺爱的泥潭,培养孩子学习听课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呢?
给孩子一定的责任,这在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该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去亲自尝试。孩子一旦完成了任务,即使完成得不理想,也要给予承认和表扬。长此下去,孩子一定会感到集中心思和精力能做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并非去承受负担。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孩子自个儿的事,用心学习,是对自己将来负责。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各种技能,是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的孩子,将来是不可能关心、爱护他人,更不用说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发掘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学生那门功课毫无兴趣,那就很难要求他集中注意力。假如孩子对学习的内容兴致勃勃,根本不用谁督促就能全神贯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