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摔碎了
吃过中饭,儿子拍拍屁股,去他的屋里快活去了。这小子,竟然不主动端碗了。是周末了,该帮我做家务了。期末考试临近了,儿子的功课有些繁忙,下午5:40放学,6:30分就要上辅导班,吃饭时间很紧,晚上9:10分回家还要复习功课,感到儿子很疲劳,稍稍动了恻隐之心:第二天中午吃过饭,一分钟也不让他耽误,赶紧打发他睡觉。儿子变得有些懒惰,这情形是我不想看到的。
我大声的叫儿子过来端碗,儿子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不情愿地慢条斯理的摞起了桌上的空碗,端起来向厨房走去。两三步的路程,只听“哗啦”一声,碗掉到了地上,摔成了碎片。老公闻听,吼叫着扑过来,高声训斥着儿子:“你把碗卖了吧!你高兴了吧?让你端碗你就把碗摔碎了,你怎么什么都干不好呢?”儿子急切的辩解着:“碗太滑了,我没抓好!”“这是理由吗?你是在找借口,你是不想端碗,故意摔的!”“我没有!”眼看着一场战争硝烟弥漫,我偷偷的拍拍老公的大腿,及时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老公还不服气的说:“你就惯着他吧!”“我怎么是在惯着他呢?遇到事情一定要冷静的处理,发火能解决什么问题?”老公悻悻的离开餐桌旁。
“儿子,你赶紧去把撮箕和扫帚拿来,把地上的碎片打扫干净,不要再找任何借口。儿子在刚开“狂轰”下害怕的眼神有些缓和,把我的话当成救星了。赶紧拿来撮箕和扫帚把地上的碎片打扫的干干净净。我叫儿子坐下来,聊聊今天发生的事。”“妈妈知道吃过饭的碗都有些滑,但你想想你是怎么摞碗的,急匆匆的把小碗摞在下面,把大碗摞在上面,,胳膊还向上做着抛物的动作,做事情不专心,所以才发生了这一切。你自己做的事情,你自己要负责,不能找借口解释,妈妈相信你会做好的。你看看桌上的残局还由你来收拾,这次可要端好啊!”“妈妈,我知道了!”儿子端起桌上的盘子,紧紧地搂在怀里放到冰箱里去了。“不要端的离身体那么近,油都蹭到身上了。”儿子不那么紧张了。
其实我很大的时候还会因为没有拿好碗,把碗摔碎在水池里,“碎碎”平安,自己安慰一下。谁都有失误的时候,重要的是宽容和理解,也同时给我们家长一个警示:我们不能为孩子找借口。不能因为学习忙,就不让他参与家里的任何家务劳动。英国经济学家约翰。贝勒斯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给生命之灯添油,而思想把灯点燃。”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劳动也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学校中劳动课也比较少,家长也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都是次要的,弱化了孩子参加劳动的意识。认为家务活就应该父母干。就像儿子一样以前干得很好的事情也慢慢的手生起来。前几天在杂志读到一篇文章《让天才从厨房起步》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博士指出:“我曾在选拔优秀生入大学时,淘汰了一些被称为非常优秀的孩子。面对家长的不理解,我就告诉他们,这些只会念书,连煎蛋和煮蛋都不会的孩子,怎么能够懂实验?”劳动创造价值,“上得学堂,下得厨房”的人才才是时代的需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又该何去何从。让孩子从厨房起步,“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已恶小而为之”,简单的事情做好才能做好大事情。
这件事情的发生告诫家长:要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劳动机会。同时从侧面也反映一个问题:无论什么问题出现家长要冷静处理,就不会只是摔碎一个碗的问题,要让孩子明白,做小事情也要专心才能做得很好。碗还是要常常端,地还是要天天扫。学习的紧张不能取代日常的劳动习惯的培养,从厨房里走出来的孩子会更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