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当今著名的小学教育专家孙云晓也说:“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
既然“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又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我所教的年级正处在习惯培养的最佳期,作为小学低年级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决不能错过这个绝好的时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特别关注孩子是不是能够自觉读书,认真书写。我坚信:人的一生是否成功在于是不是有良好的习惯;我坚持:每天早于孩子到教室,和孩子们一起读书。
两年下来,我班的孩子们都能够做到进教室便会自觉读书,每次的作业都能够认真书写较好地完成,在每个期末的考试中更能容易地凸显出来,我们班的书写加分明显好于其它平行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不是靠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要重视习惯培养的长期性,只有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
一、 激发兴趣,为阅读奠基
孩子刚入学的时候,识字量达不到,怎么培养读书的好习惯?当妈妈的,心都很细,我深知孩子们的喜好,他们都爱听故事。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每天听15分钟的故事,或是家长朋友给孩子讲故事,然后第2天签字条。对于这样的作业,孩子喜欢,家长也都给予支持。听故事入梦,不但培养了听的习惯,还不知觉中培养了积累字词的好习惯,一天天下来,孩子们就有了自己读故事的欲望。于是,我们开始推荐些绘本、注音读本,结合刚刚学的拼音教学,开始了指拼音读故事。孩子们读,老师和他们一起读。
下午来到是最好的时间段,我们从《小蝌蚪找妈妈》到《三只小猪》从《司马光砸缸》到如今的《格林童话》,孩子们开心地度过了两年的时光,读书的习惯逐步养成,每天孩子都会拿出他们自己带来的课外书,自主地阅读。特别每周两次的阅读时间,那可事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这个时间的书还可以换着读。
当然,也有拿了书不认真读的。我们就拿那些自觉的孩子做榜样,结合学校的文明之星来及时鼓励给那些孩子打气儿,甚至老师自己读一两段给大家听,有时候,我们还会写书里可爱的典型人物,念给孩子们听,有了老师对书中人物的“忽悠”,家长、老师的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很多的学生对书有了长足的兴趣,良好的儒雅班风在两年内基本形成。每天下午来到,到班看一看,就会发现孩子们每个人前面都有一本课外书,基本上到教室里不会没事可做。
二、 及时评价,培养阅读习惯
我们知道:只读不思考,等于不读!自主读书的习惯首先要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平时,对于那些边读,边圈点的孩子,及时进行表彰,结合班级“文明之星”的评比,对出色的孩子加星、奖赏,尤其是对于那些遇到陌生字或疑难字,能及时找字典查找的孩子,更要大尺度地表扬,甚至奖励希望要的书。孩子们在读书中悟出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太难得了!盛灏、常馨月、吴天怡、张墨涵等十来个孩子在二年级上学期就掌握了读书的基本要领,他们就是孩子的标杆,是班级读书活动的一面旗帜。他们的读书量越来越大,随便给他们一个故事,他们基本上拿来就读,不磕巴,不重复,不漏字,尤其是天怡,她读过的故事,还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复述下来,而且没有语病,老师都觉得很佩服!孩子们的成长更让我坚定了坚持不懈培养自主阅读的决心。
读讲联动,培养表达能力
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基本功,为了让孩子们有长足的进步,为一生幸福奠基,我们还长期开展读书展示活动:每个周的班会、队会,我们都会有这么一个环节:讲好听的故事。孩子们一到周五,就渴望听到新鲜的故事:从童话故事到名人故事再到历史故事,不仅培养了阅读习惯,还意外地点燃了培养了开队会、班会的热情,在这样的班会与队会上,没有批评教育,只有影响与被影响、感染与被感染。这样的良性循环助推了儒雅班级风貌的逐步形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在小学时间段,我们就要以这样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