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散文
(455000)河南省安阳市南关小学 徐文祥(13569064510)
本人一直在高年级教语文,对于高年级语文中选入散文比例过大,并没有觉得影响到了语文学科和课堂的教学效果。
当然,小学生需要故事,所以,在高年级里,感人至深的故事也有不少,无论是一直占据教材重点的中外经典,还是当代名家,他们的故事入选其中,给教材增色不少。但是,话说回来,散文的入选按照专家分析的那样比例过大,究其原因和权衡利弊,我就对比一下来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故事的角度来说,故事有它本身的局限性。第一,故事通常篇幅较长,入选课文,需要占用很多页码,即便是入选其中的,也都是做过“手术”的,这样一来,故事虽然紧凑了,难免会有一些漏洞;这样一来,需要下很大功夫不说,而且,故事本身的长度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小学生直到高年级才开始进行速读课文的训练,入选文章过长,小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另外,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辅助性的手段,目前全国上下推广儿童阅读,将课内阅读推向课外,向生活延伸,这是一件很重要的语文学习途径,语文学习,并不是完全靠语文课本和语文课堂来完成的。
其次,选文内容都是按照单元主题来确定的。每一册中的选文,我相信在入选的时候,都是参照了文质兼美的标准。我们所看到的散文,也都是符合这个标准的。即便是科普类的文章,也都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从趣味性角度来学习,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至于是否要像专家说的照顾到各类文体的比例,这个恐怕身在其中的人,并不曾考虑,而是从服务主题的角度来选文。这样一来,优秀的文章自然会进来。这并不意味着排斥某一类文体。
再次,选文中的散文比例过大,自然有它的好处。其一,散文语言生动,词语丰富,适合小学生此举积累的阶段。小学阶段是学生模仿使用语言的重要阶段,选择散文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作为语文课堂的课文来讲,什么样的语言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语词的积累和优美的语句,应该是学生努力的一个方向。当然,这并不是排斥其他的语言风格,只是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故事在思想性方面显得更为突出,而散文则能够做到语言和思想性兼顾。其二,散文内容凝练,篇幅短小,比之故事之类的要更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学校课堂学习,是有一定课时和课堂时间限制的,我们不能不考虑进去。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对课下的一个引导,让学生从课堂上学习凝练性强的文章,这一点也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和故事性的文章比起来,散文自然会带有某一点需要思考的空间。这恰好也说明了,故事对学生来说,不需要进入课堂,他们也会自己去读,这样也就扩展了语文学习的范围,也让语文学习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去延伸。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最后,关于诗歌和散文相比较,诗歌内容需要更大的想象空间,思维跳跃性强,跨度大,优美的语言和凝练的文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背景和信息量,所以这对于小学生来讲也是一个学习的困难。同时相比于散文,诗歌对学生来讲,缺少更多的生活感悟,作为诗歌本身来说,更多的是读者本身的感悟,而不是老师课堂上的引领、指导学习。况且在教学方面,历来对诗歌语言和主题的解读,也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分歧,老师们很难在教学过程中达成较为一致的观点,即使对于教师群体来讲,诗歌也是一个难以操控和难以掌握深浅的教授内容。反之,散文教学,对老师和学生则又减轻了这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