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关注教学细节 成就完美课堂(之一)作文

2017-10-20 
“细节”,按字面上的理解,细者,小也;节者,要点也。《汉语大词典》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教学细节,顾名思义,是

关注教学细节  成就完美课堂(之一)作文

             

“细节”,按字面上的理解,细者,小也;节者,要点也。《汉语大词典》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教学细节,顾名思义,是在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小处。曾有名家以“小处不可随便”警示自己,说的就可以理解为是细节之处。教学中,细节如深夜的流星,一抹而逝,也如狂雨中的闪电,耀眼夺目。

教学中的细节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可以是学生困难时的帮助、迷茫时的指点、失败时的鼓励、成功时的共享、出错时的包容,也可以是不闻不问、视而不见、漠然处之……如何适度把握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注意和研究的问题。

在平时听课的时候,总喜欢细心观察课堂上师生的表现。在多次的观察中,一些微妙的小细节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考:

细节一:学生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老师的目光没有注视着学生。

细节二:课堂上,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却漫不经心,四处张望。

细节三: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时,教师是这样评价的:“这位同学回答得不完整,谁来给他补充一下?”

细节四:当下课铃声响起时,教师还在纠缠着某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我想,这些类似的教学细节在我们自己的教学中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有时你没有发现罢了。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就是由一堆细节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体现出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而且我们每天上课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来不及修改,是一次性“快照”,永远定格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也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成长历史图景中。所以,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课堂细节,让课堂细节生发出动人的魅力,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针对以上几个细节,我提出如下看法:

一、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马克•吐温也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事实证明,马克•吐温的话说出了大多数人的一个共同心理。

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受表扬,不愿挨批评,有的孩子一挨批评就产生逆反心理。当众不留情面的数落,粗暴的训斥,或者不厌其烦的劝说,却收效甚微。如果巧妙地以表扬其长处代替批评不足,效果会更好。因此,对学生批评方式和方法非常重要,课上要做到寓批评于赞扬之中。我在教学中就一直遵循“赏识”教育原则。如:这个学生的答案尽管是错误的,我不指责“你怎么听的课?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对?”,而是换成“同学们,尽管他回答错了,但我想,他再次提醒了我们,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等等。评价角度的调整既保护了回答问题同学的自尊心,也让大多数同学得到了借鉴,更重要的是能潜移默化地打消不敢回答问题的同学心中的顾虑,为创造更和谐的课堂氛围作了铺垫。

二、要关注时间的把握

一堂课的内容大致结束了,有些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教学内容没有及时完成,这时大部分教师会选择拖堂。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下课铃声已经响起,我还在试图让学生努力听课,但换来的却是收拾书本、文具盒的“哗啦啦”一片响声,有的已经半站起来了,这是学生对你无声的抗议。试想,你仍然要讲下去,效果可想而知。拖堂,虽然偶尔为之,无伤大雅。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应该在课前设计时,适当预留一些时间,不要把整堂课安排得满满的,因为,课堂上通常会出现一些课前没有想到的情况,在考验教师教学机智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为保障,宁可预留点时间,不至于到时手忙脚乱甚至拖堂。所以,课堂上,教师要适度的把握好时间,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不要因为无谓的拖堂剥夺孩子玩的时间。

三、要注意提问范围的广度

我们在衡量一节好课的时候,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程度既包括广度也包括深度。单就广度而言,往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

相当一部分教师,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只将目光盯在那些与之积极呼应的少数学生身上。因此,对这些学生的点击频率是相当高的。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在无形之中就把那些不善于发言的学生置于沉默的角落里。有的老师,上课时习惯性的叫反应最快的几个人,而且还以这几个人为示范、榜样,呼吁其他学生效仿,主动回答问题。可事与愿违——不愿回答的仍不愿回答。

作为教师,我们要适度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而这首先要从我们老师自身做起:一方面,老师要加强自我省察力度。直到现在,我一直在进行这样的做法:在每节课后,对照着写好的该班学生的名单,圈点本节课的提问学生情况,以使自己及时发现上课提问中的弊端,从而在下节课加以调整。另一方面,针对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我深刻分析了原因,原来是我没有真正意识到学生的反应能力是有区别的,我们往往缺乏等待他们的耐心。基于我的失误,学生心中才逐渐产生了抵触情绪,形成了不良的课堂氛围。为此,在课上我就有意识地设计“缓冲”环节,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有时我会说:“既然大多数同学都明白了,我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再来说一说。”等这位同学说完之后,我特意提问最初没听懂的学生:“你明白了吗?”“明白了。”“好,那你能不能给大家再讲讲呢?”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逐步被调动了起来。

四、要注意眼神的运用

教师在讲课时,应与学生有眼神交流的过程,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个别学生听课不认真,也可以通过这种环视,提醒他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老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效果。

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上述只是罗列了一些,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什么都去解决,只须抓住重要的、关键的细节去关注、突破。细微之处见匠心。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教师敏锐地捕捉课堂教学细节、科学地处理课堂教学细节上。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更多的细节被我们关注,并且认真的加以雕琢,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就必定盈溢课堂。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