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伟大,缘于相通——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作文

2017-10-03 
伟大,缘于相通——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打开《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第一章,看到“恐惧”两个字,不由让我
 

伟大,缘于相通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打开《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第一章,看到“恐惧”两个字,不由让我想起了《第56 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中提到:这些年,大多数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  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所有教育界人士都活在这个阴影之下。再读这段文字,和今天的这本书相比较,第一感觉就是:伟大的心灵总是相通的。帕尔默和雷夫面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指出了一直在教育领域占据首位的东西——恐惧。也许正是有恐惧的存在,才有人超越,有人固步自封,它们的循环交替,才有那么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教育改革才在恐惧中一次次向前推进。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我也不例外,常常笼罩在恐惧的阴霾下。面对这些恐惧,有时还能迎刃而解,有时却无所适从。主要体现在:

1、         对学科性质特点理解不透: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

的科目,涉及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和人类基本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而自己毕竟所学有限,总感觉语文太细、太碎、面太广,难教。虽然新课程标准把语文定位在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上,告诉老师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但具体到教学中,有时很难找到一条实现目标的途径,难操作,很迷茫。所以,知识结构不平衡、对语文学科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是导致上课恐惧的原因之一。

为了消除这些恐惧,从新课程目标出台之日起,我学习了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初步了解了新课标的要求,家里的书柜上,至今还保存着这一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接着,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经常参加各类公开课和观摩课的听课活动,学习杂志上专家在课改中的新做法、新思想,在实践中尝试运用,反复揣摩、总结,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为了让本体性知识更加丰富,我还自学了文学方面的书籍,这些,都逐渐消除了我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恐惧,并逐渐走上了爱语文,努力教好语文,向学生宣传学好母语的道路上来,总之,是学习和知识的充盈才让我消除了恐惧,有了我今天的进步。

2、        因教育改革过于频繁而恐惧:

改革是发展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改革这些年中,成就了

一批优秀的教师,在此过程中,我也在不断进步,但总感到改革太频繁,常常是一种改革的思想才刚刚接受,还未等到结出果实,下一轮的改革又开始了。记得从新课改之初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习了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另外还有我们学校自己开发的科研课题“四环节教学模式”,再到今天的“小组合作交流研究”,每一轮课改大概都持续了一年时间,便匆匆结题。虽然对这些改革也曾尝试过,但缺少专家指导,觉得没有什么进步。在一些公开课的示范中,我更害怕将自己的想法公布于众,恐惧与学校中“权威力量”的正面交锋,害怕自己的想法会遭到教师圈中优秀教师的反驳和批评,害怕那种尴尬,所以,公开课评课中,保持沉默是我一贯的做法。如今提起改革,真有一种谈改革色变的惧怕。正如哈尔默所说,害怕这些陌生的事物再去挑战和扩展自己的思维,被一种想回到原来的的习惯和欲望拽住。

这时,我便开始对改革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甚至不想参与新的改革。在新旧改革的冲突中,一方面,我依然坚持从杂志上学习教育名家的课改做法,充斥于教学中,另一方面,又应付新改革的各项检查和考核,三心二意,最终常常是什么都没有做好,收获和感受也很少,今天想起来真感到惭愧。其实,每一种改革的推进,都有可学之处,关键是认真实践,从中总结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深入思考,总结得失,然后再不断更新。

3、害怕“有问题背景”的学生。

正如哈尔莫所说,恐惧常发生在我们与学校、同事、学

生的联系上。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些年来多次接手“问题班级”经历。在以“教学成绩论成败”的应试教育制度下,每学期初的竞聘,生源质量的好与差成了老师们议论最多的话题,许多老师都害怕接手问题班级,接触问题学生。因为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对老师是一个挑战,我也不例外,面对去年所教的问题班级,许多老师都认为这是一群无可救药的孩子,在老师们不断被打败、不断被换的恶性循环中,我会不会被打败呢?接手这个班,我确实害怕自己不能实现家长和学校的期望,害怕问题解决失败后遭到同事、家长、学生的鄙视,担心别人会对自己的“形象”、“素质”产生“不好”的评价。

但从教以来,我一直信守“顺其自然”的原则,我相信,只要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地找出每一个病因,从小入手,就一定能找到治病救人的突破口。后来,我做了很多事情,如确立问题学生名单、查找每个问题学生的问题所在,发挥中上游学生的帮扶作用,这些都让我找到了治病救人的良药。另外,坚守“不放弃、不分离”是我一向的工作作风,也许,正是有了这种“犟龟”精神、不服输精神,才有了我转变问题班级的点滴进步。对这个班级的恐惧才慢慢减退。而事实上,一个学期的朝夕相处,我发现这群孩子和所谓聪明的孩子相比,智力并没有太大差别,所谓的“愚笨”,只是因为不断更换老师,一些孩子习惯差,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导致他们的知识链接出现了断裂而形成的。而在此过程中,我抱怨过,但从未懈怠过,所以,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成就了我。

再次综合雷夫和帕尔默的教育理念,其实正是教师教学勇气的缺失,才有了教师伤害学生自尊的行为,教师才会为了维持教室秩序,让“害怕”控制着整个教室,恐惧才无处不在。雷夫和帕尔默虽然论述的起点不完全相同,但根源是相同的,只有教师教学勇气的提高,才能踏上成功的捷径,而走上这条捷径的唯一办法就是学习和交流,在学习中找到“源头活水”。伟大的心灵总是相通的,不论是哲学、教育还是其他,帕尔默和雷夫的两本书,再一次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异曲同工”。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