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学完了《穷人》一课,感觉课堂条分缕晰,扎实高效。教这么长的一篇课文,还是第一次有这样爽的感觉。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我想主要得益于:直奔主题,巧设问题;“读”字当头,感受品质;“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一、直奔主题,巧设问题。
问题一:课文哪些地方写了 “穷”?
(一)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桑娜家的穷,感受桑娜的勤劳、能干,热爱生活,热爱家人。
例:“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餐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二)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理解西蒙的穷,感受西蒙伟大的母爱。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胖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问题二: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把长课文读成三部分:等待丈夫,抱回孩子,渔夫归来。
问题三:桑娜、渔夫是什么样的人?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里的句子,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1.(心理描写)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心理描写)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严肃,忧虑。“恩,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恩,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桑娜沉思着: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4.(环境描写)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餐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5.两次“沉思”(直接心理描写)、两次“沉默”(间接心理描写)分别是什么含义?
(1)桑娜沉思着: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2)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3)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4)桑娜沉默了。
二、“读”字当头,感受品质。
1.课前备课备朗读。
例如:课文开头描述性的语段,要读得低沉而缓慢;任务的心理和对话,要读出人物的性格和不同场合的心情,如: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害怕、紧张、自责、担忧、决断;渔夫归来后,桑娜的提心吊胆又强作镇静;向丈夫讲述时的动容动情,最后的如释负重。渔夫对天气的后怕、对西蒙去世的震惊、担忧中做出决定。
2.给学生充足时间读文本。
3.多种形式感情朗读。
三 、“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续写《穷人》。(运用课文中用环境、心理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师生总结,“穷人不穷”。
穷人物质生活贫穷,但精神世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