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老师——我的成长往事(九)作文
认真做老师——我的成长往事(九) 高一我的班主任姓袁,是一位数学老师。除了一开始给我留下的特别威严的印象外,
认真做老师
——我的成长往事(九)
高一我的班主任姓袁,是一位数学老师。除了一开始给我留下的特别威严的印象外,更有他认真的一面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记得很深的是,袁老师的课堂非常的朴实,也很少有特意设计过的痕迹,只是有板有眼的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地讲给我们,很有层次性。只是好像很不放心我们的听课能力,每次上课都会写上好几黑板,那些解题步骤详细到不能再详细的程度。尽管看着有些罗嗦,但对于我们这些刚刚接触高中数学的学生来说,真是一件幸事。所以,袁老师的手上、身上往往沾满了粉笔灰,他也不在意,我们也习惯了。也许是就是因为袁老师的影响,现在的我也登上了讲台,每讲到激动处,也是粉笔乱舞,口手并用,也顾不上忙天纷飞的粉笔沫了,所以一节课下来也是满身的粉笔灰。同学们提醒我,我也只是笑一笑。原来真正投入了就是这种感觉。
不过,袁老师的认真似乎也造就了他的另外一个习惯:从来不会按时下课。可不要想错了,提前下课是不可能的。记得上高一的整整一年里,只有两次数学课按时结束,一次是第一节课,老师讲一些要求,似乎没有多少问题;另一次是学期的最后一节课,所有问题都讲完了,就那,我们感觉像是过年一样新鲜。因为平时的数学课,下课铃响起时正是老师讲得起劲的时候,我们也只好耐着性子听,因为精华部分似乎就在这里了。后一节上课铃响的时候,才是老师准备收尾的时候,而这时候往往另一科的老师已经在教室门口恭候多时了。袁老师只是抱歉的一笑匆匆离去,还要到另一个班去上课。所以数学课后我们很少有上厕所的时间的,慢慢养成了习惯,只要有数学课,我们就按照两节课进行准备。当然同学们不免有些怨言,只是不敢说,即使说了,或许也不管用,听其他老师说,这是袁老师多年的老习惯了。不过老师的认真还是获得了同学们的理解,因为在做学问方面袁老师确实太认真了。这也给我留下了不小的财富。在那些离家不久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环境的日子里,能有如此认真的老师引领我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让我顺利完成了初中到高中的衔接,真是终生受益。不过,也知道了拖堂带给同学们负面的影响,当我走上讲台时,时刻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也赢得了我的学生的拥护。
在这方面,给我做了榜样的则是另一位老师——白老师,那是分了科以后的事了。白老师从高二开始教我们语文,是一位文质彬彬,很有涵养的老师。据说,白老师是很有才的,当年因为特殊原因高考失利才上了一所并不出名的师范学校,因此一直郁郁不得志。不过在教学方面却有他独特的一套。本来在整个高中阶段,我所有科目的学习都没有什么特点,也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表现。只是在语文方面积累了一些兴趣,都是来源于白老师。具体是怎样一步步喜欢上语文的学习并且渐渐取得成就的,现在已很难理清头绪了,但记得是因为这样一位语文老师的缘故。
与袁老师相比较,准时下课则是白老师最最大的特点。在我们的印象中,白老师的语文课无论讲到哪里,只要下课铃一响,都准时停止,绝无半点拖延。令我们很惊讶的是,白老师的课设计得也很巧妙,最后一句话说完的时候也常常是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在这一点上,白老师就是我最大的榜样。在潜意识中,我也一直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并且取得了小小的成就。
高中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有特点的也不少。除了上面的两位老师外,让我记忆颇深的还有一位教我们英语的女老师。老师姓张,留在我印象中的是她那和蔼的笑脸,并且是定格在楼梯拐角处的那一笑,令我印象深刻,那么和蔼,那么真诚。这是张老师在课堂外留给我的印象。
不过说实在话,我的英语学习在初三时就落下了,尽管自己很努力,可是发现有些内容没有人指点是不行的,偏偏又刚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让我吃力得都有些想放弃了。那个时候我多么希望有谁能拉我一把啊!所以在高中一年级,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很不好,同学们又多,六十多个同学,老师一直关注不到我。这我是理解的,毕竟只有一个老师,真够辛苦的,所以我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希望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哪怕一点点批评或鼓励的眼神,也足以让我兴奋半天了。
也许事与愿违的事情本来就有很多。那个场景令我终生难忘。英语课上,老师讲试卷,让同学们挨着解释试卷上的选择题,正好抽到了我们这一组。我兴奋极了,按着顺序找到了我该回答的那一道,迅速的思考着答案,酝酿着语言表达的方法。很快就成竹在胸了。到了,到了,我激动极了,马上就轮到我了。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前面的同学回答完问题后老师马上点了我后面的同学,偏偏把我隔了过去。顿时,我的脑子嗡的一下懵了,难道我在老师的心目中就连一道题都答不出来吗?连个机会都没有得到,我那顿时泄了气。不过当时还是向好的方面想,老师也许是怕我答不上来,影响我的积极性。因为老师毕竟是一位和蔼的老师,是一位我非常敬重的老师。
不过从那以后,我开始了解了我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我的英语成绩在也没有起色,直到文理分科后我到了另外的班级。
有了这样的经历,也是一种财富吧。当了老师的我一直牢牢记着这样一件事,时时提醒我自己,无论是从什么角度,都尽可能的考虑同学们的感受,即使是无意的伤害都尽可能的避免。所以,在我的语言中,不到万不得已不用激将法,因为我知道,激将法的另一面也许就是对学生的打击。
希望做一个好老师,希望做一个少犯错误的老师,尽管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难免有失误,但我还是时刻小心谨慎,只希望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