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问诊3:敢于直面嘲笑的目光
倾诉人:(化名)佳佳
性别:女
年龄:11岁
学段:六年级
诉求情况:
我是班里的好学生,自从上了六年级,数学很不好,这次期中我语文和英语都考的很好,只是数学考了八十多分。班里一些平时学习比较好的男生就开始嘲笑我!看见我就喊“八十五”。他们这样子,我觉得好委屈,好难过,我该怎么办?
佳佳,针对你的这个问题,我们用qq进行了沟通,相信在我们交谈后,你已经重新鼓起了学习和生活的勇气,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的生活。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面对困难、挫折、打击、嘲笑的时候,但我们每个人仍然好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更坚强。
记得我上二年级的时候,那是一节数学课,老师挑了四个人去黑板上演算,有两个人对了,两个人错了,我是其中做对的那个人。可结果是,三位同学,包括做错题的都平安的回到了座位上,反是我做对了,被留在讲台上,老师说:“这道题你的算书本上为什么是错的?而黑板上为什么又做对了?”
天哪,我那知道为什么,兴许当时不会做,后来有开窍了呗!
老师可不管这些,觉得我是在玩世不恭,没有认真学习,总之是连骂带侮辱将近半节课,说到最后,越来越有气,一脚把我踹到讲台底下,等我爬起来,继续用手指头点着我的头狠狠的训斥着。
当时我已不知道她具体骂的是什么,总之很难听,全班同学都看着,像在看一场戏,却大气也不敢出。我的心里经受着这样的侮辱几乎连死去的心都有。我咬牙强忍住泪水,任由她的推搡、打骂,一句话也没有说。
我想,可能是因为平时成绩太差了,引起了她的愤怒。我发誓,我一定要奋发苦读,做一个成绩好的学生。
这之后的同学们的嘲笑可想而知,他们是那样的看不起我,不和我玩。当然,其中也有很多同情的目光。
在我的努力下,从三年级开始,我的成绩由原来的倒数,进入到前三名,特别是语文,稳居第一,无人超越。所有的人都对我刮目相看。看着我的目光是赞赏的、敬佩的、尊重的。我用我的努力换来了这一切,我应该感谢那个对我施暴的老师,感谢同学们“嘲笑的”目光,是他们不时的鞭策着我,成就了我的梦想。
这世间,如果说到最残酷,没有谁可怜谁,有的只有自己去争取更多的成功、荣誉、名声,谁也帮不了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爱迪生,当时也是一个老师公认的“问题学生”,因为他总是和常人的思维不同,他总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连老师也被为难的答不上来,同学们也排斥他,嘲笑他,拿他当怪人对待,并最终导致了他的辍学。
可就是这样的境遇,没有让爱迪生觉得困惑、难过。他在妈妈的带领下完全自学。结果可想而知,他成为了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
我们还记得韩信的“胯下之辱”吗?在淮阴有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韩信并不是胆怯,而是看清局面的睿智。
有传说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善待对屠夫,并封他为护军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是的,我们应该感谢对手,感谢那些嘲笑我们的人,他们的嘲弄的目光,他们的侮辱的话语,反而会激励我们的斗志,让我们努力做得更好,然后超越自己,超越他们,超越自己的梦想。
佳佳,我希望你不要把那些嘲笑的话语当一回事儿,努力地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今天的失误,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误,今天的错误,会让我们一生都体会到鞭策的感觉,一直前进。
希望你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附上一篇文章,希望会对你有帮助。
小草和大树
以长篇小说《简·爱》著称于世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她的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1816年,夏洛蒂出生于英国北部一个穷牧师家庭,童年的一段生活是靠富人施舍,在慈善学校里度过的。母亲不幸早逝,撇下她和嗷嗷待哺的两个妹妹艾米莉和安恩,还有一个弟弟。作为姐姐,她不得不过早地承担起一部分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除了洗衣、烧饭、缝缝补补外,还要拾柴、捡破烂,替富有人家带孩子。她从小要强好胜,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里跟父亲读书。迫于生活,夏洛蒂和妺妹当过家庭教师,办过寄宿学校。尽管成年累月在艰辛中谋生,她们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
1836年12月,20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当时大名鼎鼎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希望能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的指点、提携。她苦苦地等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到一封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诗稿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两个妺妹跟她一样被激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
文学这条路毕竟太狭窄、太陡峭了。夏洛蒂姐妹的诗倒是写了不少,发表出来的却寥寥无几。姐妹三人节衣缩食,于1846年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结果仅卖出了两本!
沉重的打击只能使弱者低头叹息。夏洛蒂和两个妹妹没有悲观退缩,没有失去自信心。经过慎重的反思、权衡,夏洛蒂劝妹妹们把创作着眼点转到小说上来。她说:“想来咱们的生活遭遇适宜用小说表现。不必再枉费心血去强摘诗的苦果子了,咱们改写小说!”于是三姐妹在荆棘丛中开拓新路,向小说领域驰骋神思妙笔。
夏洛蒂以自己为原型,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简·爱》。她和妺妹们怀着一样强烈的愿望和急切的心情,要把在诗的迷途上失去的时间、精力抢回来。三姐妹以罕见的精神毅力,争分夺秒,孜孜不倦地写作着。她们走路、干活、会亲友,都带着铅笔、本子,随时随地把脑子里闪现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她们的路子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她们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一年以后,夏洛蒂的《简·爱》出版了。小说一问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引起评论界的广泛重视。几乎同时,艾米莉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安恩的长篇小说《艾格尼斯·格雷》相继出版,最终也获得极大的成功。三姐妹的脱颖而出,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