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回顾拓展三”分析
安阳市钢三路小学 骈苗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以五年级上学期“回顾拓展三”为例,笔者谈一谈训练学生答题方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的一些简单做法。
一、 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做听读题的时候,最常见的问题是:回答题目时出现不会写的字词。
原因:字词掌握不熟练或以前学过的字词掌握不牢固;课外识字意识不够,但凡超出课本的字词,就不能正确书写;根据意思用字的方法掌握不够得当。
2、选择多音字的读音,学生对于易错字“强”读三声时的词语判断不对。
原因:学习这个字音的时候,老师只强调了书上的词语“勉强”没有拓展其他的,例如“强迫”“强词夺理”;没有让学生自己查一查字典,去看一看两个读音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判断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学生在选择上出错较多。
原因:没有做出最优化选择,一个句子里最典型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必须选择,而次要的不明显的为第二个备选答案;对于“打比方”和“举例子”“作比较”三种方法区别不够清晰,在判断的时候混淆的比较多。
4、课外阅读中概况文章主要内容的题目出错较多。
原因:概况自然段的段意不够准确;整体把握文章思路意识不足;概况能力有待提高。
二、 解决方法
1.解决听读题目中的问题对策:每日课堂5分钟的听写时间,不仅听写词语,还要听写一些重点的句子;听写句子时候应和听读题目的要求一样,听读两遍,不多重复,教会学生牢记句子关键词以帮助迅速写完整的方法,;课堂上需要批注词语或句子的时候,引导学生根据意思判断用哪个字词,在实际例子中教会学生根据意思用字的方法。
2、对于多音字字音的选择,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课文中出现难辨的多音字时,应注意“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在学生第一次学习的时候就让学生读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对于难辨析多音字从意思上去理解辨析(以前我的做法是老师查好后,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印象不够深刻,而且也培养不了学生的能力,所以应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建立纠错本的多音字登记专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于难辨析的多音字,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将多音字记到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遇到拿不准的时候翻开看一看)记录的时候,除了读音,组词一定要多拓展几个,一个音不能只写一个词,这样达不到拓展的效果,另外,还要用简洁的语言在每个读音的后面批注这个读音的意思。
3、辨析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题目。列数字相对来说比较好判断,但是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三种方法,学生更容易混淆。首先应该在讲读阅读课文的时候,结合具体例子告诉学生这些说明方法最典型的特征,举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作比较是将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点加以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其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例子,让学生判断句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实例清晰地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最后,还应该让学生试着写一写:在学说明文这个单元的时候,让学生每天用几句话简单介绍一个事物,最少要用上一种说明方法。
4、课外阅读反映出学生概况能力不足,有待提高的问题,在平时的阅读课堂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杜绝学生用“全解”类的教辅代替自己的理解,不管是预习还是复习,都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既然本班学生概况能力不足,就应该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注重概况能力的培养,例如,每学一篇课文,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概况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概况的过程中注意概况方法的指导(抓关键词、关键句,概况小标题,段意合并法等);另外可以通过写一句话日记来锻炼学生的概况能力:写500字左右日记,可以培养孩子把事情写具体的能力,同样,如果让学生用一句话写出一件完整的事情,也是可以培养学生概况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针对阅读题目也应该进行专题的训练: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题型的解题方法:
(1)小学阶段大部分阅读材料为写事写人的记叙文,回答清楚(时间、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另外可以采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将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况出来,然后合并到一起就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如果是写景的文章,还可以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来概括。
总的来说,在指导学生答题方面,既要教给学生方法,还要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使用这些方法来进行练习,最后通过“回顾拓展”来巩固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