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拥有一把精美的刻刀……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民族发展负责,对未来社会负责。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今天,我拿到了成为博腕而奖励的五本书,一本是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一本是蒙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这是为女儿挑的;一本谈祥柏的《登上智力快车》,是为儿子挑的;一本加斯捷夫的《达 芬奇传》,我和女儿都热爱绘画,可以一起看;还有一本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所著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特意为我自己挑选的,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要学得还有很多,听听专家的意见,总会有好处的。
谁知一翻开书,我便爱不释手,光是前言的《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时》就让我深有感触,思绪万千,于是分析出来与各位家长分享、沟通、交流。
玉不琢 不成器
上天赐给我们一块精美玉石,那便是我们的孩子。你可以把他丢在一边,不管不问,其结果,他仍是一块玉石,毫无光泽,没有灵气,失去他应有的价值;你也可以视若至宝,呵护备至,怕见任何光线,每日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摔了,其结果,他仍是一块普通的玉,一个不小心便摔得粉碎,悔之已晚;你也可以以你的慧气、灵气赋予他更完美的生命,让他散发异样的光彩,那就请你拿出一把精美的刻刀吧!把他着力雕刻出一份精美的作品,打造出一个不一样的艺术珍品。
因材制宜 因人施教
有了争取把孩子培养好的教育信念,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去打造我们手中这块玉石呢?你是想让他成为一个令人惊叹过目不忘的稀世之作呢?还是想让他原真原味,散发一股原始古朴的魅力?这可不是你单单拥有一把精美的刻刀,随便那么一雕就成了!聪明的艺术家会观其色,度其形,因材制宜,根据他独有的形状、颜色、观感,心里大致有了方向感,才好下刀如有神。
教育孩子同样如此,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爱好、气质,向正确的方向进一步引导,看他比较适合那方面的发展,其道理就如我们不能把一个热爱篮球的孩子硬逼成一个钢琴家一样。孩子想学什么,擅长什么,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只要遵从他个人的意见,毕竟,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过度干涉他的成长,只能根据他自身的条件做合理的安排。
精雕细琢 源于执着
每一件艺术品的产生都离不开艺术家的精心制作,付出一定的精力、时间、心血。玉石的雕刻过程尤其讲究细致入微,有的部位甚至需要拿放大镜去操作,一丝一毫都不能出错。
对孩子我们要细心观察,耐心引导,热心帮扶,一段时间一琢磨,心理的变化要密切关注,拒绝对孩子漠不关心、漠然视之。在生活上给与他们适当的父母之爱,在成长之路上要严格要求他们,在学习上给与大力支持,耐心帮其渡过难关、错关,还要让他们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勇于接受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只有如此,将来他才会成为一个又作为的人。
大器晚成 不急不躁
艺术之路有时是枯燥无味的,有时还会心烦意乱,毫无进展,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难度极高的艺术作品,往往需要极大的精力、承受力、毅力,一旦停止,前功尽弃,只能留下遗憾了。
教育孩子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的意志力会经历难以预料的各种考验,孩子不听话时,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孩子早恋时……种种情况,搞得家长焦头烂额,恨得真想一甩手不管:“算了,算了,我不管你了,你爱咋地咋地。”甚者气恼时对孩子又打又骂,施以家庭暴力,殊不知,父母发怒一时,也许影响孩子一生。因此,性急吃不了热豆腐,让我们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时,冷静处理,越是大器的孩子越需要我们耐心的去修磨呀!
知错就改 为时不晚
艺术家并不是神仙,他们也会犯错,此时更不能急躁,看是否还有补救的可能,实在不行,全盘否定,重新打造,结果也许会是一副更好的作品,如果任其一错再错,即使完成了也会有瑕疵。
我们家长也会思想上、教育上的错误,有时甚至会让孩子误入歧途,这就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向指引我们前进,避免更大的伤害。我们可以寻找正确的科学教育途径,学习一些合适的育儿法,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加以更新,这对孩子都不算晚。
即使很小的错误,我们也要及时改正,避免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留下更深的伤痕。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爱心、用心,让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成为一个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人,设计孩子的美好童年,决定孩子的美好未来,需要我们像一位胸有成竹的艺术家一样,自信的拿起手中这把精美的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