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造最佳课堂效果
永城市实验小学 郝新海
电教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打破了枯燥、呆板的粉笔、课本、黑板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开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器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增强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创造最佳学习效果。无论是电教多媒体还是网络,信息技术参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创造新的空间与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造最佳课堂效果。下面我谈一些看法:
一、电教多媒体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电教多媒体的综合应用,能够优化课堂、活跃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高。
1、运用录音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听的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学生会听,能听懂别人的意思,方能开始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好多媒体这一特性,适时的播放教材内容录音、配乐故事,根据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比较容易听懂录音内容。优美动听的音乐,伴随着播音员有感情的朗读,既丰富了学生的见识,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既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又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2、运用幻灯片、投影片、视频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两片一频比教学挂图更形象、生动,画面更逼真,既可静,又可动,这种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画面,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以教师的指导,学生会跃跃欲试,个个想说,且有话可说。如教学二年级的《秋天》,屏幕上出现一幅秋天丰收的景象,指导学生由远及近,由上及下地观察,同时提出问题: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景物?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色的稻田,稻子都熟了。”有的说:“我看见了一片片树叶在空中飞舞。”有的说:“我看见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还有的说:“丰收的秋天真美呀!”你一句,我一句,一会儿议论纷纷,一会儿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引导学生按顺序去说,个个表达得都很完整。坚持经常这样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很宽就会提高。
3、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发音准确,可以用放录音、电子拼音示教板、电子阅读教材等,教学拼音、字词,指导朗读。让学生模仿读,熟能生巧,读得多了,学生也就掌握了升调、降调、重音等抑扬顿挫的阅读技巧,从而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水平。
4、综合应用电教多媒体培养写的能力。写的好坏,是语文课学的好坏的反映和结果,是学习各科知识能力的体现,是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写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电脑作文的优越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它存取、修改、数据共享等功能,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播放视频片段让学生进行口头叙述、书画描绘,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想象、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写作积极性。
存在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很多非语文学科的老师在听了语文课之后都会说:现在的语文课已越来越不像语文课。这应该是对那些只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而不重视朗读的教师最中肯的评价。 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电教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具有色彩鲜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能创造出一种教学氛围,能给学生一个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理解新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1、优美的音乐能陶冶情操,渲染气氛,激发求知欲。如教《黄山奇石》一文,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动听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了黄山,学生们陶醉在奇松、怪石、云海之中,仿佛身临其境,各自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听完后,他们如从黄山归来,一个个景点在眼前闪现,从而激起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
2、图像教学能使情景再现,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提高教学效果。一幅幅图画演示深深印入学生脑海中,学生看图说话,由图到文,由文到图,它通过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境,使得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符合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规律。比如,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的幻想世界在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幻想中的情景是幸福的,从而衬托出现实生活的冷酷悲惨。
存在问题:
现在教师和学生计算机水平不高,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脱节,再加上认识上的偏差,许多课件制成了一键敲完式,上课时教师一路敲下去就完了,缺乏师生之间的交互、缺乏学生和课件之间的交互,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样,违背了三为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却把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改成教师+课件为中心。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课件设计中要加大师生交互和学生与课件交互的比例,让学生亲身参与,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认识。这样,学生更感知,更能加深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电教多媒体寓教于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多媒体电化教学寓教于乐,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让学生始终围绕教师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1、设计课中休息,重新唤起学习兴趣。利用优美的音乐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和疲劳,小学生注意力的有限性与授课时间之间的矛盾,便可迎刃而解。在教《月光曲》一文时,课中适时播放这首名曲,学生的脑海中仿佛就会出现波涛汹涌的大海、恬静的夜晚,皓月当空,大地一片银白,姐弟俩在茅屋里谈论着,贝多芬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小屋。学生被陶醉了,大脑得到休息,活跃了思维。
2、根据课文录音,或自选一些音乐,下载一些背景视频,编一些短小的节目,在孩子们感到疲劳时,让他们表演、做操、唱歌,活动活动手脚,调动了紧张的大脑,重新集中了精力,这种做法能够较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学《坐井观天》、《乌鸦喝水》时,自制青蛙、小鸟、乌鸦的头饰,准备瓶子、石子等道具,让学生听着录音,看着视频,进行即兴表演。并提出要把小鸟的善良,青蛙的傲慢,乌鸦的聪明表现出来等要求。学生积极性很高,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任务。
一堂课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气氛,搞好课中休息,但不能为休息而休息,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学生休息也是在受教育、受陶冶,还要把握好休息时间。
存在问题:
当前在课件创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种倾向:只有多媒体才是真正的、最有效的媒体。殊不知,传统的常规媒体(如实物、幻灯、教学模型等)也有多媒体无法代替的优越性,不能厚此薄彼。如:人体骨骼模型就比电脑表现出的二维画要具体得多,形象得多。其实,现代化多媒体和传统的教学媒体应该都可以共存于课堂中,只要明确一点:谁最能说明问题就用谁。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反馈
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评价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它一改传统教学中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反馈,要突破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要注重过程的分析,关注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关注学生在协作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评价形式上可以多样化,自评与互评(教师与学生之间)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要从学生终身发展出发,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运用电教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最佳课堂效果,不但可行,而且非常必要。当然,我们不应以多媒体而多媒体,而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运用电教手段既可单媒体使用,也可多媒体配合,以能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最佳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