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朗读五线谱作文

2017-08-25 
今天讲了《观潮》一课,讲到“潮来时”两个段落时,我问:“潮来时,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里?”学生们小手高举,很快回答
 

         今天讲了《观潮》一课,讲到“潮来时”两个段落时,我问:“潮来时,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里?”学生们小手高举,很快回答出奇在潮形,我引导学生找出表示形状的词句: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之后指导孩子们朗读。

                   入境朗读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一条白线’在天边很远的地方,应该读得飘渺、悠远、轻柔、纤细。我说:“张艺嘉试读一下!”张艺嘉用轻柔的语气果然读出了这样的感觉。气的吞吐掌握得很到位。一幅画面似乎展现在眼前。我说:“妙极了,要的就是入气入情入境。”

                   个性朗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白线移动要快;记着,是潮把白线拉‘长’ ;横向贯穿了整个江面 。”我范读,学生争着读。一生读,把“很快地”读得短促有力,“拉”读得重而长,“横”拖音。我情不自禁地鼓掌叫好后说:“朗读就是这样的,没有一定的技巧,读出自己独特的体会就是最棒的!”“我读!我读!叫我!”孩子们嚷起来,我又叫了五六个孩子读,有的带着动作,带动作的同学自然已经进入了一定的情景又带了自我的个性;有的声音洪亮、抑扬顿挫,一切变化惟妙惟肖,仿佛一线潮就在眼前迅速地移动。

                   比较朗读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我讲道:“六七米是多高?就是从我们的教楼一楼到我们三楼教室窗户顶来,谁来形城墙?”一学生读,边读边看着窗户,我评价:“城墙应该有六米高了,不错。”又一学生读,声音明显在句子后半部分处理的大了一些!“好!”很多同学要读,大家看着窗户,齐读的声浪垒起的城墙远远超过了六七米!呵呵,别见笑,真的!

                   分工朗读

   我将四个表示大潮形状的句子(1.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分给全班四大组读。结果,听众明显地能听出大潮由远而近,越来越大,越来越壮观!所以问学生本段写作顺序,学生轻易回答出是“由远而近”。这要归功于朗读的精妙。

                   造势朗读

  接着讲大潮的声音时,也是先找出句子,继而指导读,再次分组读,不同的是,学生可以擂桌子制造声势!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学生们何等聪明。读第一句,轻轻擂桌子恰如闷雷滚动,读第二句,声音大了一些,似乎大潮离我们越来越近;读第三句雷声突大犹如山崩地裂,真是声势浩大、气吞山河、惊天动地!我做了一个手势,学生立马静下来了。我说:“就是这样的效果,潮来时的声音俩人面对面说话,都听不到的。”孩子们,你们太棒了,将钱塘江大潮请进了教室做客!

                   潮起教室

   学生们齐读三四自然段。看吧,有的站着读,有的做着动作,有的轻击节拍,有的声情并茂,有的看着书,有的怪声怪气,有的激动不已,有的亢奋之极。不管什么样的姿态,他们的嘴都在动着,没有一个人在玩耍。他们的神、他们的心都在钱塘江大潮!

   语文是最美丽的语言,语文是最神奇的语言,语文是最动听的语言、语文是最美妙的音乐......只要你让语文“活起来”,只要你用心地去指导了朗读。瞧!这节课的最后,难道钱塘江大潮没有潮起教室吗?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