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同一位孩子的妈妈交流。她说起最近的期中考试,儿子有一道题被打了错、扣了分,孩子觉得委屈,她也有点想不通。
题目并不难——修改病句:我们担心明天会不会下雪。
孩子的答案是:我们都担心明天不会下雪。
老师的答案呢?却是:我们都担心明天会下雪。
所以,孩子错了。
我不禁哑然失笑。
显然,老师的评判是完全依据所谓标准答案,却没有停下来想想看,孩子为什么这么做,更没有仔细地想一想,孩子的答案到底有什么不对。
这也不能完
进一步来思考,这又不是一道题的对错问题。
而是我们是否拥有儿童视角的问题。
标准答案本身就标准吗?明天会下雪,是可以担心的;明天不下雪,就不能担心吗?从语法上来讲,这两个句子没有什么两样,都是通顺的。而从情理上来讲,又各有各的道理。
说起下雪,大人们可能会担心因为下雪而产生的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特别是我们见惯了类似的“用关联词语填空”之例题:(就算)明天下雨,我们(也)要按时上学。出题人们总是在明里暗里地告诉孩子,上学是第一大事,一定要风雨无阻啊,如果哪天真的是有特殊的天气情况而不能上学,那是非常遗憾的。
可是,孩子们的想法呢?直说了吧,我可以保证所有的孩子都是喜欢哪天忽然——不上学了!在我的教学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同学们,明天因为学校有重大教研活动,放假一天!”你听听那能把房顶掀翻的欢呼吧。就是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是一样。前几天不是因为停水而通知放假了吗?没想到第二天幼儿园又发通知说因为半夜来了水,照常入园。结果我们家妞班上的一个小男生哭得稀里哗啦:“不是说了放假吗?你们大人怎么说话不算数!”
而下雪,比不上学更让人兴奋!
对,下雪是所有人的节日,更是孩子们的狂欢!
所以,孩子们担心明天不会下雪,是绝对合情合理的——就是大人们,把你任何功利之心抛却了,你说,你愿不愿意下雪?
大人们,让我们把孩子的话听进去,即使是不那么顺耳的。我们必须停下来,想一想,然后尽可能地——鼓励他。
好吧,以一句发自肺腑的话结尾:
我担心今年不下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