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九九重阳(30)作文

2017-08-16 

九九重阳(30)作文

 

九九重阳(30)作文 

 

2009年10月26日 重阳 星期一 晴

 

    “姥姥,祝您重阳节快乐!”“公公,祝您重阳节快乐!”女儿通过电话依依向老人祝福过后,我们的读书会才算正式开始。

 

    首先,孩子为我们解读了“重阳”的由来。如果不是因为准备读书会的材料,我恐怕很难知道古人赋予数字“6”和“9”的特殊含义——“6”表“阴”,“9”表“阳”,故携日月双“阳”的“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从阅读材料不难看出,“重阳”并不次于“端午”,它也有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而且也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面对步入老龄化的社会,真希望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成为一种习惯,更希望这个习惯植入孩子童年的记忆之中。

 

    其次,我为大家朗读了重阳节的习俗。从赏菊、登高、吃糕到佩茱萸、簪菊花、放纸鹞、饮菊酒,每读一个习俗眼前就会浮现一个画面,孩子也禁不住发出“重阳”并不比“端午”差的感叹。但话又说回来,大家对“重阳”的理解远不及“端午”,除了登高、赏菊之外,其他活动仿佛不曾遇到,就连我这个生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诞生地的人都不知道“茱萸”究竟是何物,更不要说佩茱萸、簪菊花、饮菊酒了。在这个环节,孩子对“重阳糕”情有独钟,文中讲“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孩子就问我们这里为何没有,其实我何尝不想让它有啊,但这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连我都是第一次听说又怎知吃糕之风胜于北方何地呢?于是就告诉孩子我们这里隶属中原腹地,距离记载中的“北方”距离尚远,故没有吃糕之风。说完这话,其实自己很不甘心,为何“端午”吃“粽子”全国皆知,“重阳”吃“花糕”却鲜为人知呢?若干年后,当“重阳”也与“端午”、“中秋”并重之时,那些遗失了的、或是没有推广开来的“重阳习俗”——是否会走入千家万户、人尽皆知?

 

   第三,诵读古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孩子很熟悉的一首唐诗,但她对王维写诗的地点并不清楚,当我告诉她这首广为传颂的古诗写自云台山茱萸峰时,自豪和激动写到了她的脸上。我读的是杜甫的《登高》,在节日选这首诗似乎有些哀伤,但我希望孩子能听出一个年迈老者的忧伤与希冀,能记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经典佳句。孩子的父亲读得是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这是一首很有气势的词,当许多文人墨客用“衰”形容秋天的时候,主席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哇,毛主席还会写诗(词)啊!写得真好!”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并激发她的诵读兴趣,我们母女俩又合诵了这首词,能看得出她已喜欢上了它。末了,我和孩子再次诵读了《过故人庄》,读之前还一起用文字“画”出了“故人相逢图”。“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那我们呢?——待到重阳日,还来读重阳!

 

    第四,分段朗读“新闻调查——最好重阳礼物,儿孙平安电话”。“在重阳这一天,你拥有同样的24小时,每小时有同样的60分钟。请抽出一分钟,送出一声简单的问候,那也许正是远方某个人最热切的期待。”由这段话引出的这一环节在我听来有些伤感,这些文字与其说是我们读完的,倒不如说是讨论完的,空巢老人、抢接电话都是孩子很难理解的,因为我们还不老,她也不曾离去,所以我们只能用身边的例子告诉她人之将老的空虚与孤寂。读完之后,孩子也知道该如何为老人节的天平增删砝码了——“不在身边的孩子应该主动给老人打电话,不能老是让老人主动;关心老人并不是只是在重阳节这一天,一年365天都应该如此......”读完了有纷争的话题后,“孝顺儿女为自拍DV敬老”吸引了我们仨的眼球,女儿信誓旦旦地保证等我们老了也会如此孝敬我们,但我总想,一切礼物都比不过踏踏实实地多陪陪老人。

 

    第五,讨论——“今天,我们该做什么?将来,我们要怎么做?”这一环节是我很期盼的,我迫切地希望知道孩子的想法。

 

    “我(孩子)今天主动给公公、姥姥打了祝福电话,以后每逢重阳节我还会打这样的电话。今后我会听妈妈的话、不惹你们生气,离开你们的时候我会主动地给你们打电话。如果我长大了,有了孩子,过重阳节的时候我会告诉她(他)——要到姥姥家开重阳读书会——要给姥姥打电话祝福!”“什么?到姥姥家开读书会?那不是......”“老妈,别迷了!孩子的姥姥就是你呀,就是到你家开读书会呗!”听着这话咱只有开怀大笑了!

 

    “我(妈妈)今天提醒了孩子给老人打祝福电话(话音没落就招致孩子的攻击,人家说打那通电话是人家自动自发的,+_+),专门准备读书会告诉孩子重阳节的知识,让她从小就知道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优良传统。今后,我会用实际行动去孝敬娘家和婆家的老人,尊敬他们、关心他们、孝顺他们,为孩子做好榜样。”

 

    “我(爸爸)今天其实也想到了给老家打个电话,但老家好像不太注重过重阳节,所以最后就没有打,这是我的失误,今后不会再犯(嘻嘻,这个失误还是可以弥补滴,读书会结束后再打也可以哦)。今后我也会常和他们通电话,好好孝敬他们,让他们老有所养。”

 

    第六,家庭小合唱——《九月九的酒》。一遍又一遍,合唱、分唱,跟着音乐唱、分段落清唱,这小丫头是来劲了!老公问她是否能懂歌词的意思,她犹豫,我提醒——哪里的重阳都不如家里的好——重阳,归家......

 

    终于,小姑娘唱累了,又说了一大串“总结语”之后,人家郑重宣布——“最热闹的、最有趣的、最有意义的‘重阳读书会’到此结束,下周再见!”

 

【已晚,待修改......】

 

九九重阳(30)作文

 

阅读文本:九九重阳——家庭读书会30(方案)

链    接: 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1548698&tempid=0.49317708626510664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