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比分数更重要
儿子每次放学回来总会有很多话要对我讲,当然,常常是报喜不报忧。
这不,刚一进家门就嚷嚷:“老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保准很开心!”
“什么好消息啊?”他“保准”让我开心的事情没准是芥菜籽那么大的事儿呢!
“今天有编辑去学校找你吗?《中国小作家》的编辑。”
“没有啊?找我干嘛?”我奇怪地问。
“那就好!我告诉你哈!今天编辑到我学校找乐老师(儿子的语文老师)了。乐老师很高兴地在班里宣布下一期《中国小作家》要为我出专版了。你不知道我班同学多羡慕我!”
“那当然了!连我也羡慕呢!你的作文越写越好了!”我说。
“老妈,我看书去了!”说完,儿子跑进卧室。
看着他欢快的背影,我想起了他曾经痛苦不堪的写作经历。
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便鼓励他写日记。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几句话,我对质量没做硬性要求,只要坚持写就行。没奢望他写出什么名堂,但我想至少他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了一些痕迹。慢慢地写日记成了儿子的习惯。
三年级时开始写作文,没想到作文居然成了儿子面临的一大难题。满分30分的作文,他通常只得24分左右。加上审题粗心、书写潦草,语文测验常常不理想。这让儿子苦恼,也让身为语文老师的我很郁闷。看着分数,我总忍不住发火。一度是我火冒三丈,儿子泪如雨下。
后来换了乐老师,他布置作业有个习惯:每个双休日必写一篇作文。这项作业成了我和儿子共同的烦恼。完成这项作业儿子要花掉半天的时间,这对惜时如命的我来说想不发火实属不易。
一次儿子眼里闪着泪花,可怜巴巴地说:“妈妈,我作文总写不好,你给我报个作文班吧!”我坚决地拒绝了他的要求。同时我暗暗震惊,我得静下来好好想想了,我得找个突破口,把儿子和自己从这苦恼的泥潭中拉出来。
儿子再写作文的时候,我便格外留意起来,而不是像原来一味地催他快点。我看见他皱着眉头想半天,提笔写了个开头或写了半篇却撕掉了重写,然后不满意,再次撕掉。这样反复几次,眼看两个钟头就要过去了,作文还没正式“开工”。
我忍住火,走过去,把他揉成团的草稿展开看看,我有点纳闷地说:“这写得挺好嘛!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写呢?”
“我总拿不定主意,觉得这样写也不好,那样写也不好。”儿子的脸像苦瓜。
在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儿子作文写不好源于没信心。
这种不自信也多少有我的原因:对他的作文肯定的少,否定的多;保留的少,改动的多。我常不自觉地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一个初学写作的孩子的习作,用成人的体验、感悟去要求他,这等于在拔苗助长,结果适得其反。
找到了症结所在,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态度,尽量少改动,保持他的原汁原味。不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在他身上。我开始找孩子作文中的优点,比如:“XX词用得真恰当!”“这个句子用拟人写得多有趣!”“语言多么活泼、幽默!”“结尾写自己的感受,画龙点睛了呢!”“还会活用诗句和拟小标题了,了不起!”……
我尽量不用“但是”过渡到长篇大论的批评。有几次我忍住不提缺点。终于,有一天儿子忍不住了,他说:“妈妈,你给我提提不足嘛!”我心中暗喜:儿子终于不再惧怕作文,能坦然面对作文中的毛病了。挑主要的问题提了两点,我看看儿子认真地点点头。
其实,儿子现在的作文依然写得相当幼稚。感谢《中国小作家》编辑部对儿子的鼓励!
我想:语言上的贫乏、认识上的肤浅、技巧上的不足随着成长都可以慢慢补救,只要树立了信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从惧怕到喜爱,其实距离并不远。挥动自信的羽翼,终会达到成功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