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思考来源对教育的爱
——走进中学课堂
两周的奔波,尽管有些累,但是春日里阳光与美景,还有对教育的点滴爱都是前行的动力,思考的源泉。
走进校园,扑面而来的是校园文化的氛围,操场上孩子们欢快的嬉闹声,这些都给了我们一份好心情,一种向上的力量。我们都喜欢校园里成长拔节的声音,我们都愿意向着阳光的地方进取,我们都愿意跟随正能量的人奋斗,所以校长在校园里不仅仅是一个职位,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路标。
走进四所中学,走进课堂,零距离接触学生,感受老师,所收获的是不一样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素质的高低决定学校的兴衰。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精气神的老师,就有什么样阳光思维活跃的学生。一个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校长的引领,校长的无知,带给学校的是一潭死水。校长要真正成为“师者之师”,就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要重视老师的成长,督促老师们读书,给老师们创建平台,给老师改造课堂的机会,带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样的校园定会四季焕发生机,成为师生的心灵家园!
不同的学校,老师们对听课调研的态度极其不一样,有的认同,有的反感,有的接受,不一样的态度,反映出老师不一样的心态。对于教研室这次走进课堂的目的就是真正的了解一下我们开发区现存的课堂模式,通过听评课活动,促使老师的改变。但是有时候的结果却总不是意想到的。教师的成长真的是应该由内而外的打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才是成长。我在思考:听评一节课到底多教师的成长有多大影响?教师又有多大改变?
我们教师靠自己从内部来“打破”,那么教师就会重新获得一次新的生命,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我们教师每天都进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常规性的工作,这些工作每天都如时钟的指针一样循环往复的转动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循环着,好像是很枯燥的一项工作,可是我们有这样的老师,他们把每天的工作当成时自己弥足珍贵的事业来倾心完成,教师教学用书上的圈圈点点、密密麻麻、不同颜色的笔迹告诉我们优秀教师是每天的坚持,而不是一时高兴索然。他们并不是随意地一个个对号圈画着学生的作业本,而是用心的给学生或者面批作业,或者给学生写下鼓励语言,给学生希望,垫垫脚就能看见的希望。这样的从内而外的打破,才能真正成长,才能真正享受到教育的职业幸福感。
当真正的走进课堂,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坐在教室里,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学生时,才真正的感受着学生的感受。老师一节课下来,一个声调的讲呀讲,课堂活动几乎为零,学生拿来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声音总会被老师敲桌子声淹没,学生哪来的精神;一节课下来,永远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的好奇心怎么还会有;一节课下来,老师就是法官,学生就是服刑人员,学习的快乐哪里寻……
不管一个老师的文凭有多高,老师的知识储备有多丰富,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没有了“激情”,一切都是那么的无奈。教育就是点燃,就是唤醒,就是感染。激情是点燃学生热情的火炬,是激发学生情趣的酵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激情的课堂,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只能是死水一潭,毫无生机;没有激情的课堂,触动不了学生的思维,只能是白水一杯,无滋无味。
我们要对自己的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课堂是引领学生思考的平台,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就拿英语来说吧,我们很少有英语老师给学生布置英语作文,因为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连个单词就不会写,还写作文呢?于是我们对学生能力的“看不起”,最终反馈给我们自己,害了学生,面临中招考试,师生都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处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面临毕业,一个班级几十人能写成英语作文的寥寥无几。这是学生的悲哀,还是我们老师的无能。我想是我们对学生的不信任,导致了这样无法收拾的后果。如果从六年级我们就试着培训学生的英语写作,从改写开始,把简单的对话,改写成第三人称的段落,再加上仿写,在课本原有小段落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然后八年级再加上英语作文的专门训练,我想面临中招的孩子,英语作文将会是他们的提分点。
听了这么多节课,老师们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就是,只顾自己讲解,忽略了学生,忘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才是课堂上最重要的活动。问一位老师:“问什么不让回生回答呢?好像有学生已经举起了手呀。”老师的回答真的很令人无奈:“回答也是瞎回答,回答不到点子上,最终浪费了时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不了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什么呢?难道就是老师按照教学设计精准的在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嘎然而止的讲完?学生没有回答,你怎么就知道学生不会带给我们精彩呢?默不作声的课堂,还能再埋怨孩子吗?这难道不是我们培养的吗?
给孩子机会吧,给孩子信任吧。相信只要我们给孩子舞台,给孩子展示的机会,手把手的扶一把,他们会成长,他们会还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我们的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这几天以来听课的最大感受。我们老师都在喊累,都不知道“幸福”在哪里,都无法把教学当做自己的事业,寻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有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家长的认可。那么我们教师能不能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让自己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呢。
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我真的非常喜欢走进教室的感觉,喜欢与学生交流的感觉。喜欢走下讲台,和学生站在一个角度看PPT;喜欢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喜欢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轻轻拍醒瞌睡的学生;喜欢走下讲台,用双手慢慢扶正学生的坐姿;喜欢走下讲台,把笔放在学生手中,帮学生打开笔记本;喜欢走下讲台……反正就是喜欢走下讲台,走在学生中间,那样被学生包围的感觉真是一种超级享受。
在听课的过程中,看到课堂上熟睡的孩子,老师却无动于衷;看到老师一节课的时间都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甚至连小组合作的时间里,老师依然站在讲台上。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老师就那么的喜欢讲台,怎么就不能走到学生中间,关注一下学生。课堂上学生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老师知道吗?课堂上的师生如果永远是平行线,那么我们又怎么会享受到学生带给我们的惊喜与快乐呢?
改变自己吧,学习吧,读书吧,带给自己不一样的职业感受吧。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真正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把一节节或许成功或许失败的课堂,真实的记录自己的上课收获与教训,一步一个脚印的发自内心的成长自己,加上阅读一些教育书籍,与文字对话,与大师交流,结合自己最小的实践课堂,一定会有一个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提升。
握紧拳头,赐予自己力量吧!只要我们愿意,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