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不断的反思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扬长避短。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多一份反思,或许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进步。
初带毕业班的我深感九年级语文教学与七、八年级有明显不同,他所有的指向都比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我认为它的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上。
中考语文试题分为三大版块,即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及作文。这三大版块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上侧重点各有不同——现代文阅读教学侧重在查漏补缺及得分方法的总结性指导上;文言文阅读教学具有浓重启发性味道;作文训练将向语言更优美,感情更浓厚的高深方向发展。
首先是学生最没把握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成绩的唯一方法当然是老套的做题战术。但九年级上半期及下半期开端,不应该是学生的题海战术,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我们教师身上。其实我发现七八年级时,学生基本上不明白现代文阅读得分技巧,问十个同学十个同学回答现代文阅读答案是蒙的,甚至很多同学拿着笔不知道怎么表达他蒙的那点可怜的答案。所以,现代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是学生提高阅读分数的心锁。
那在教学时我们把重点放在答题技巧上而不仅仅停留在对标准答案上,学生阅读分数提高就有希望了。比如告诉学生议论文、说明文答案基本上可以在原文中找出来;写景或写物的散文大胆的往人身上靠,写人或叙事的散文尽量地往情上靠;写景的文章不看景只看议论和抒情答题就简单化了,写人的文章不往事上看只揣摹作者的情感就深刻了;所有问题不笼统回答而用条理分割的办法慢慢回答等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赢取得分机会。当然并非所有现代文阅读题目的答题方式都有技巧,有的直接考查的是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标点、字音字形、词语意义理解;病句、仿句造句和语言的得体等就另当别论了。
其次,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
中考文言文试题中解释加点字意义的出题范围内容基本上全是从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来的,另外翻译句子的评卷方针是意译不给分,直译时关键的一个字漏译也会被砍去一半分。这种严格到残酷的评卷方式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相当严肃。
总结这两次月考的失败教训,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更应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在讲课时不能再只串大意而不通词素,必须引导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的翻译习惯。另外,要求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除专有名词外一率得会背,包括个别较难句子的整句翻译也要张口就能背出来。背诵的实惠不仅能应对课内文言文的试题,课外文言文的好歹也全仰仗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记忆。所以我认为文言文启发性背诵是初三文言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措施。
最后说说作文。
作文可分成四等:又华又实,华而不实、实而不华、不华不实。又华又实是任何时代任何人追求的最理想境界,这里不做赘述。据说华而不实已不再时髦,实而不华反占先机。对此我有不同理解,让学生一本正经地下工夫写实比让学生耍笔杆子写华更难,而且出力不讨好,得分往往更低。华美的文字和华美的装修一样更容易引人眼球,它最起码体现了学生运用文字的娴熟性,如果不慎不实了,评卷老师也不忍心痛下杀手,得分往往比预想的高。针对这些特点,我专门训练学生如何写考场作文。
在九年级时要学生训练在华丽语言掩盖下尽量撩拨评卷老师的情,让他在枯燥而雍长的评卷过程中怦然心动,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讳的是他不动情。所以在让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充满感情的写,要求学生先打动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打动别人。二是尽量在作文里出现带感情色彩的词,让评卷老师不知不觉地受你蛊惑;三是尽量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畅;四是感情强烈时可独立成段,突出你的情感;五是下苦工夫在结尾处议论和抒情,让抬笔打分的老师所看的最后一眼是你文章中最靓丽的地方。
以上只是自己对九年级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最后引用屈原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