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之间的互跋
高芳娜的家庭为王宇的作品所写的跋
•
这本《纯美之恋》是作者王宇费尽了苦心,才完成的一本 绘画形式表现原著曹文轩的原著,所要表达的中心,毕竟这是绘画,不可能把原著的东西一个一个的场面都画出来,这既费精力而有无意义,所以必须要在原著中,反复挑拣能够表达人物特点的场面表现出来。在这方面,作者做的十分好,文中的图画确实是具有代表性的场面——懂事的葵花;疼爱妹妹的青铜;天性顽皮的细米;捍卫自尊的秃鹤;异想天开的桑桑……把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将原著的中心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绘图配文字的方面,作者也做的十分用心。每一幅图的文字数量不少,而且能够将前后连续在一起,让没有读过原著的人可以将整个故事连续在一起,读明白前因后果。但文中配文有些不够简练,而且文字有些超多毕竟是连环画,文字不宜太多。
最后,再说说图画。虽然有些充满稚气,而且,有个别处不太合情合理,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可以把人物的个性,鲜明的表现出来。把原著上的中心内容也算全部表现出来了。不仅如此,画面饱满,是用彩色来装饰图画,显得更加漂亮与可爱!
高芳娜家长评
07.12.23
王文楷同学:
你好!
我们全家通过欣赏你的作品,对你的作品进行了研究,讨论,发现在你的作品中有许多优点,也略微有些不足。
你的家长十分尽职尽责,把序言写得那么生动,真实,完全是在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是我们全家都叹为观止。
王文楷同学,你设计的封面十分新颖,能够吸引每一位读者,特别是封面上的题字,更让人回味无穷。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十分明确,首先是人物介绍,然后将每个不同性格的孩子,进行分类整理,并将孩子们比喻成那纯洁无暇的白鸽,表现出了你心中的纯洁。你的每一幅画上的配文,使人一目了然,能很清晰的明白其书的大致含义。
虽然你这本书的封面新颖,内容丰富,但也略有些不足,需要改进,字体不够工整,图画没有涂色,画面内容不太漂亮,希望你能够该掉这些不足,使这本书变得更加完善!
徐聪的家长:王美菊
高宇的家庭为李佳星的作品作跋
看完了李佳星同学的绘画书后,让我似乎又回到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时代。李佳星同学用简单的绘画方式表达原作者曹文轩对乡村那独特的感情,文章中的那些主人公被李佳星以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变得更加生动可爱。突现了纯朴的乡村气息以及乡村孩子身上的那份善良与纯真,作者在每幅画的旁边都配有文字说明,使没有读过这三本书的人也能感受到原作者那特有的乡村情结。看完全书后让我们对乡村及生在那里的人们有了更新的了解。原来意识中的乡村是贫穷的、落后的、愚昧的,但这些印象突然之间已不复存在,被此书中那些虽然贫困但很美丽的乡村风景,虽然,那里的人们生活艰苦但很乐观,虽然没有受到较好的教育但却突显了人性的“真善美”。
不过此书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关于乡村场景的描写上。如果能加以改正,让人读了后更能有身临其境之感。
高宇的妈妈
2007.12.9
王文楷的家庭为徐聪的作品作跋
面对这本徐聪用心画就的书,我的心情很难平静,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如此用心的去著就这三部书,让书中的场景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虽然,对那段历史我不太了解,想想孩子们更是离其年代甚远,而文学艺术的高超就在于它能跨越时空,让人们心灵相通,让几代人融入到爱的海洋中。
徐聪,我早已知大名,小学六年中,一年级就从儿子、老师的口中知道你很多的事迹,很羡慕你的父母有你们这样的儿女(听说有妹妹,也是班长),让他们自豪和骄傲,当然他们也更了解父母的艰辛,但能培养出你们这样优秀、出色的孩子,想想也是值得的。
多年来,王文楷一直想跟你做朋友,回到家总会提及你,学校家长会上,历任老师也是经常表扬你,夸你是老师的好助手,我也希望你们能做真诚的朋友。马上就要小学毕业,回忆这六年,让你们感到不悔,回忆起六四班,让你们和我们从心底里深深感激和铭记所有关注帮助你们成长的老师吧!
王文楷的家长
李佳星的家庭为高宇的作品作跋
一口气看完高宇同学的《乡村往事》连环画册,赞叹之情油然而生。薄薄的三十页纸,却浓缩了曹文轩的三本书的内容,用有限的画面去表现丰富的内容及情感世界,这对小作者来说是一个挑战,而他老练的在纷繁的故事情节中敏锐地里出脉络,截取了最代表性地情节绘制成画,这足以让人称道。我想即使没看过原著的人读了这本书,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会了然于心的。
另外,这本送给我触动最深的是小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很强,每一幅画都是一片独立的故事,它能用配文不露痕迹的把这些情节串起来,并对人物的命运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作深刻的解读,很了不起。
最后,对高宇同学再提出我的建议,画册的封面制作粗糙了点,绘画功夫还要苦练,这样你的画册就会更畅销。
李佳星妈妈
2008.1.2.
写给参与“书香班级”活动的六四班家长们
窗外飞舞的雪花使这个春天的夜晚显得纯洁和冷静,华灯相伴下正在写博参加儿子学校“书香班级”活动的我,突然想到了您——亲爱的朋友。也许我们素昧平生,即使擦肩而过也互不相视;也许我们只是家长会上的相视一笑,浅浅地留不下任何记忆,但我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面对共同的问题,获取相似的信息,做同样事情,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此刻您也正坐在灯下写博文吧?用一颗回归天然的童心,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站在同一条跑道上,携起手一起参与“书香班级”的比赛……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我们有不同的身份、环境、经历和个性,或许你是商场战将,或许你是职场精英,不让须眉的巾帼,顶天立地的铁骨,在我们“社会化外衣”之下,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六四班学生家长”!我们每天听着孩子们背诵同样篇幅的《论语》、《大学》、《道德经》,每天收看着相同内容的“校信通”,孩子们会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告诉我们六四班的喜、怒、哀、乐,甚至丁老师又说了什么“豪言壮语”我们都清清楚楚。每学期固定的时间,我们会坐在同一个拥挤的教室里听丁老师的淳淳教诲,紧张巴巴的,生怕自己的孩子出现在老师批评的“黑名单”中,素不相识却对彼此的孩子了如指掌,老师口中的每一个名字似乎天天都回荡在自己耳中……
一年多来,我们陪着孩子们共同成长,看他们所看,听他们所听,喜他们所喜,读他们所读,我们越来越感觉自己的贫乏,在丁老师带领下,孩子们读书的量越来越大,面越来越宽,内容越来越深化,速度越来越惊人,于是,我们跟着孩子们一起,读我们年轻时代没有机会读的书,补我们年轻时代欠的账,我们一次次感受纯洁纯美纯真,一次次感受已逝的童贞。
这次“书香班级”比赛在我们心中早有答案,因为即使没有这个比赛,六四班孩子们的读书热潮也一直处于高涨状态。但既然有了这个比赛,那就让六四班凭借日常点滴的积累,在比赛中大放异彩吧。在这个比赛中,孩子们通过写博,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学习的知识,整理自己的思绪,书是孩子一生的伙伴,书是孩子成长的指南,书是孩子享受的载体,书是孩子腾飞的起点,我们陪伴不了孩子的一生,就让书陪伴孩子们终生吧!让他们爱书,看书,懂书,惜书。同时,在这个活动中,孩子还可感受到“团队作战”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那就让我们在心头把手握紧,与孩子们一起作战吧!因为有爱,我们共同关注,因为有爱,我们一起努力。
快乐阅读,健康成长
每个母亲的心中都定格着一幅关于孩子的最美丽的画面,有的是舞台上的翩翩起舞,有的是演讲台上声情并茂,这定格的画面其实都承载着母亲的期望。对我来讲,头脑中那幅最美的图画,就是儿子静坐在书店的地上,捧着一本书,沉浸其中忘却自我的那份专注和痴迷……我希望熔印儿子一生的痕迹,就是挥之不去的“书的味道”,让他喜欢徜徉书海时踏实沉静的感觉,让他喜欢翻开书卷时扑而来的墨香,让他体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神奇,让他品尝“腹有诗书气自华”幸福甘露。所以小时候常带儿子去逛书店,倒不图卖多少书,就是让他感觉那种氛围,让他对书产生好奇,让他喜欢方块字带来的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上学后,随着知识的慢慢堆积,儿子看的书也越来越多,面也越来越宽,一个小“书呆子”的形象也初具雏形。
升入六年级以后,儿子读书上了一个新台阶,这首先得益于他遇到一位富有智慧、灵气和方法的班主任
做为一个母亲,最感动最幸福的一个瞬间,就是看着儿子手捧一本书,沉静安然,沉醉其间,自得其乐的那种神情,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一种表情,我知道这种表情背后是儿子不断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书相伴,欣然。最近听儿子说“校信通”正在搞“书香班级”的比赛,他们也为着这比赛在努力着,对我而言,比赛只是一种形式,而真正的赢家,是成长中的孩子们。六四班参不参加比赛、得不得奖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在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中慢慢成长起来。“快乐读书,健康成长”,愿书籍成长每一个孩子终身的良师益友。
儿子读书让我们一起成长
一个人若是读些好书,是不是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并且开阔眼界?我的答案是:是!因为从我和儿子共同读书的这段时间,我深有这样的感受.
儿子自从升入五年级后,换了新的班主任“丁老师”她独特教学方法就是让孩子们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特别推荐了著名动物作家“沈石溪”的一些非常感人著作如《斑羚飞渡》、《狼王梦》、《野犬姊妹》等及文作家曹文轩的《青同葵花》、《草房子》、《细米》等,还他们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二部《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一些认为不敢让孩子们碰的那些武侠小说她都挑选那些精典的让孩子们去看如《谢雕英雄传》及《神雕侠侣》及背诵那些《道德经》、《弟子规》、《大学》《伦语》等这些四书五经,这些书也只不过是所有阅读量中的一部分。正是丁老师这种特别的教学方法给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注入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丰富了孩子的精神生活,阅读好书也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儿子阅读了这些课外书后,对生活习惯、学习、家庭都引起了很大变化,特把这些好的变化和感受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一、生活习惯的变化
原来儿子每天晚上或礼拜天做完老师布置作业后就猫在电视机跟前看电视,直到规定必须休息的时间时,才恋恋不舍的离开电视机去休息,但是自从丁老师执教后,为他们这个班制定了阅读计划,我记得儿子看的第一本课外书应该是《斑羚飞渡》,刚开始儿子可能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去阅读它,等到这本书读到一半的时,他就开始向我推荐这本书,妈这本书太感人了,我看完后你一定要看看,再后来就是课外书一本接一本的看,电视面前再也找不到他的身影了,其余时间就呆在他的卧室里面看书,有时吃饭时要叫好几遍才能叫出来他,给他的零花钱也全都买成了一本一本的课外书,因此他也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书架,他由原来的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去读转变成了完全爱上了读书。由此看来阅读的爱好不是天生俱有的,但是可以是后天培养的。
二、学习上的变化
儿子的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变化,现在的作文中篇幅比原来长了,一些精典的词局非常恰当的出现在了作文中,写得非常的生动富有感情,有好几篇写的作文都被老师在班上进行点评,并且几次的考试中,作文都出现了满分,儿子在写作方面变得越来越自信了并且举手投足间显得时而幽默,时而侃侃而谈,性恪也越来越外向了。
三、给家庭带来的变化
自从儿子渐渐的爱上读书后,他也认识到了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看到儿子陶醉在书的海洋中后,心里非常看欣慰,也为了给儿子营造更好家庭读书气氛,就对他读过的书都看了一遍,我也被《斑羚飞渡》中那些动人故事所感动,也为《狼王梦》中那群狼的命运而惋惜。。。。读完这些书后我和儿子的话语更多了,有时看完一本书后,我们俩个会共同探讨书的一些道理及启示,因为读书让我和孩子增加了沟通,加深了感情,在和儿子共同读书的这段时间内,也让我的童心得到了回归,心灵得到了升华,更会用一颗平常去看待今后生活出现的酸甜苦辣。美国的教育家霍利斯说过“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是一间没有窗户的房子”可见读书对孩子多么的重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更为重要。
儿子,今后无论工作多忙妈妈依然会和你一起读书,因为读书让我们一起成长!
家长的“烦恼”
“哎呀,今天太晚了,要不明天再写吧。为了看这三书本,我已经几个晚上没睡好了。”从房间里传出了妈妈的“抱怨”声。“不行,明天写不完怎么办?”“一定能写完的!”“不行,绝对不行,坚决不行!”我再一次强调。“可我没写过,也不会写呀。”妈妈又替自己辩解。“上网查查资料,看看这玩意儿怎么写不就行了吗!”妈妈在我的威逼下终于无可奈何地去写了,我洋洋得意。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说的这“玩意儿”是什么吗?其实就是一篇看似简单,其实很难的《序》。到了这里问题就又出来了:家长好好的为什么要写《序》呢?原来,是
晚上,我看见妈妈坐在电脑旁边聚精会神地一边查找着网上介绍的《序》的写法,一边把有用的抄写下来,别提有多认真了。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比葫芦画瓢地给我写了一篇《序》。早上起来,我看见妈妈打着哈欠做着饭,不经意间,我看见妈妈已经有了下眼袋和黑眼圈。我心里想:我老妈真不容易呀。
妈妈本来是一个书不摸,笔不拿的人。现在,在我的带动下,妈妈开始看书了,以前跟我妈妈没有共同语言,因为她除了我的课本看过,其它什么书也没看过。现在,回家后不一会儿我们俩就能说在一起,我们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一起评论书中的人物等等,谈得很兴奋。妈妈说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也许这就是“收获”,是妈妈烦恼后的“收获”吧。
同学们有的说遇上这个老师很“倒霉”,可我感觉却很幸运。爸爸却说我是三生有幸啊,也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
我是好了,可家长却是“倒了大霉了”。这是我的福气,家长的“烦恼”!
爸爸为我而读书
爸爸的学历不高,水平也不怎么样,自从不上学以后便再也没有碰过书本,用爸爸的话说就是:原来学过的那些东西早被就着菜吃到肚里了,现在一看书就头痛,根本看不进去。因为,老爸天生与书无缘,所以在写作方面更是没有任何天赋。
有些数学题我不会的老爸兴许还能教教我,但如果是写作方面的问题那就要倒过来了----我教爸爸。平日里老师让写个四方评介就快要把老爸难为死了。如果哪一星期老师让写家长评价那这绝对是这一星期中最不幸的消息。晚上爸爸洗完脚之后把脚放在床边上晾了又晾,他就这样一边晾脚一边想为我评价的内容,往往是脚已经凉到了没有知觉的程度,而爸爸还未想到一句话还没写出来他已经拿着本子睡着,其实每当看到这个场景我就感到很心酸。
但这个假期老师偏偏布置了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并且要写出读书心得与交流这项作业。本来爸爸只是觉得很难,但是为了配合我完成作业他也只能咬咬牙埋头去苦读了,爸爸的读书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白天爸爸忙完生意后就端着杯冒着热气的白开水到后边屋里去用功。
因为爸爸从不读书所以有很多字词都不认识,不理解,于是他边一个一个的翻着字典去查去找,然后规规矩矩的抄下来,因此爸爸的读书路显得异常艰难。中午闲暇时间爸爸也把书那出来一点一点的仔细阅读,碰到不懂得的地方有时还要多向我请教请教。看到爸爸为我而这么努力的去读书我也很乐意教给他。
到临近春节的那几天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家里看电视,但是爸爸却躲在家里埋头苦读。看到这样的场景,妈妈开爸爸的玩笑说:“你要是早这么用功还能在这儿干这活吗?”爸爸听了笑笑对我说:“如果你能考个博士,那我也差不多是个研究生了。”我听了感觉很不好意思。
以前我给爸爸讲自己读过的书的内容时,爸爸总是呆呆的听着,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这样,我和爸爸之间好像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而现在我和爸爸之间终于有共同的话题了,这让我感到很开心,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真的是无法形容的。
现在老爸辛苦的读书假期终于结束了,爸爸给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读书一本有益的,可能就是人生最有趣的事”!听了爸爸的这句话,我觉得爸爸仿佛一下子从一个一问三不知的爸爸变成了知识渊博的老爸。
和女儿一起读《再苦也要笑一笑》
放寒假了,女儿第一件事告诉我,丁老师给家长布置作业了,就是要和女儿一起读一本书。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心里很烦,老师怎么给家长布置作业呢?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还要每天忙于工作、学习、应酬、股票、家务事……,那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呀?
在女儿的软磨硬泡下,我终于投降了,每天晚上我都挤出一点时间读女儿给我布置的作业,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读不下去,读上一篇两篇都打瞌睡,把书放在床头慢慢的睡着了,女儿总是埋怨我不求上进。但是,随着时的推移,我慢慢地感觉到女儿让我读的《再苦也要笑一笑》这本书,不再认为是小孩子读的书了,它慢慢的改变了我的许多习惯和女儿的思维方式。过年以后的几天,难得有一点大块时间读书,我慢慢的读下去,越读越想读,越读越感觉书里的哲理很深,从中我领略到很多东西,改变了我许多思路和想法。作为我们人到中年的人,应该说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尝到了滋味。但是,我们抱怨的较多,改变的较少。
在这本书第七章《寻找生命的钻石》中,有《决不为自己找借口》这篇文章。我和女儿一起读,一起讨论,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缺点,女儿往往因为英语考试不好,总是找很多借口。语文作业太多了,没有时间;老师没有很好的布置英语作业了,要求没有语文老师严格等等理由。我也总是埋怨女儿没有很好利用时间,没有挤出时间学习英语,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也常常借口工作忙没有时间辅导孩子。我们经常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后不欢而散。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们都沉默了,我们都反思自己的过错,不要把客观条件成了自己的永远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