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的运算能力
——给小学低年级以下的孩子家长
运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础学习工具之一,培养孩子的运算能力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
1)为孩子将来进行更高级的思维活动打好基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时,不要再让单调的运算塞满他们的头脑,而应当把尽可能多的智慧精力用到创造性劳动上去。”也就是说,中高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半自动化的运算的程度,这样有助于思考更高层次的问题,而不至于思路被简单的计算如“5*7=?”绊住,不流畅。
2)孩子在运算(笔算、口算等)的过程中,引导发现一些计算快捷方便的规律和技巧,可以培养孩子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口算也是培养孩子空间想象能力的好方法。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孩子会在头脑中列竖式,进行移位运算等操作,这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那么,我们到底要采取什么方法呢?
一、引导孩子牢记一些运算,坚持最基础的练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的四年教学时间里,孩子们要牢记这样一些运算,这些运算由于经常重复出现,好像已经变成习惯使用的数学公式,如果每一次用到它们的时候都得花费脑力,那是很不上算的。这里不仅包括乘法表,而且包括千数以内的最常使用的加、减、乘、除的运算题。数学方面,这里还包括最典型的测量和量的变化。”
我们可以采取游戏的方法让孩子牢记一些运算,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到,为了记住乘法表,他特制了一种特制数学箱,用它来进行识记是一种有趣的游戏。这个数学箱是什么,我们已经不可考,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自创一些小游戏,比如玩扑克牌等。
教育家斯宾塞也有个很好的方法——数字跳房:
把1—9和0这10个数字依次写在9宫格里,我和小斯宾塞在这个跳房里玩游戏,第一阶段是从1到9的数字概念游戏,很简单,数到几,就跳几步。不久,小斯宾塞对数有了一个基本概念。接下来,是数的差、和、积、商的关系,也在跳房里玩,两个下午就会了。最后是九九乘法表,这对以后的运算是必不可少的。小斯宾塞开始总也记不住,或者总会出错,我就在九宫格外面把得数写出来,画在一个圆圈里,小斯宾塞厌倦了我们就停下来,没过多久,他自己又去玩,这样次数多了,这些九九乘法就深深印在他的记忆里了。有时我会感叹:人的教育,多像鸟儿对小鸟的训练啊。
博友“寻找自己”在博客里记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是他们的数学老师留的一项作业:老师把20以内的加减发制成表格,让父母有空的时候就和孩子一起玩对口令,一方出题目,一方快速抢答。刚开始的时候,通通(“寻找自己”的孩子)老出错,“寻找自己”就顺势把自己为什么能算对的原因告诉了孩子——原来每次说出口令之前都要在心里检查一遍,这样,孩子的运算能力强了,而且养成了检查的好习惯。
校信通博客里的位
小贴士:在进行运算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发现一些规律,探索用什么方法计算最简便。另外,上面的练习一般适用于口算训练,如果孩子遇到一些对他来说较难的题目,也要引导孩子笔算。让孩子也养成动笔运算的好习惯,以免到更高的年级遇到一些较难的计算时,孩子只看不动笔。这也是很多老师反馈的情况。
二、对于小学一年级以及更小的孩子来说,可以通过实物来培养孩子的数感,进而培养运算能力
校信通里有位理科高手,擅长做机器人,他也是从实物开始学数学的。小时候,他经常跑到大树下看蚂蚁,或抓来很多瓢虫玩,玩着玩着,他就知道了数字1—10与这些蚂蚁和瓢虫是怎么联系的,而且自己学会了加减法。
的确,生活是思维的源泉,而且三四年级以下孩子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能够非常敏锐地感知那些鲜明的、富于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并把它们很深地保持在记忆里。
1)博友风中芦苇老师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采用的方法:
游戏1:数豆子
1.抓一把豆子放在手上看一看。
2.让你的同桌估计有多少粒。
3.两人一起数一数有多少粒,记在本子是上。
4.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并说一说计数器上每个数位是几,代表什么。
游戏目的:1.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实际操作中把数量和物对应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2.养成估计的习惯,并具有一定的估计的方法。3.从实物中逐渐抽象出数,并借助计数器理解数的意义。
游戏2:软尺找数
1.准备1米长的软尺。先把尺子上的数指读一遍。
2.1人报数。
3.另一人闭上眼睛在尺子上估计这个数的位置,用手摸出这个位置。
4.两人一块找估计的数和对方报的数各在哪里。
5.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游戏目的:尺子其实就形象的数轴,便于学生认识到数的连续性和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在学生脑中建立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估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大小的准确性。找0做为起点,看离0的远近也可以帮助学生判断数的大小。
小孩子最喜欢做游戏了,尤其是这种动脑筋的游戏,风中芦苇的这些方法其实在家也可以尝试。
2)老师兼家长漫步云端(跑)的方法:
充分利用家里的一切生活情景,比如做水果汤,让孩子在拿水果的过程中将数字、总数等概念与实物联系起来:
“来,孩子,帮妈妈拿水果,我要做水果汤了。”吸引孩子过来。“孩子,请帮我拿出两个红一点的苹果,好吗?”孩子应声挑出了两个:“妈妈,这个红不红?”“嗯,不错。来,放在桌子上。能再拿来一个桔子吗?呶,就在那个塑料袋里。”孩子乐巅巅又拿来了。“孩子,我还想要一个梨,要大大的。”“嗯,再来两个香蕉吧,黄黄的那个。”孩子高兴地跑来跑去。转眼间,桌子上已经放了六个水果。“孩子,这么多呀?今天的水果汤一定很好喝,对吗?你说说,我们一共用了几个水果呀?数一数!”小家伙趴在那儿“一个、两个、三个……”
小贴士:通过实物来训练孩子的运算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具体思维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努力使孩子也能够做到脱离实物进行抽象运算、抽象思维,因为这是解决问题最高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