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该复活的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三本书被誉为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假期里我和儿子一起读了《复活》一书。
读书的开始,我就质疑,到底是谁需要复活?直到今天,虽然我只读了书的一半,但对复活却有了一定的见解。
在我认为,这本书中,需要复活的人和事很多。如这个腐朽没落的制度,一个因一时之念只不过偷了别人已经丢弃的旧毯子,就要被判刑入狱。一个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被别人寻欢作乐,并无安全保障,与整件事情并无多大关联的妓女,也就是本文的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竟然被判刑四年。这在我们这个社会是绝对不会出现的,难怪在作品的诞生阶段,作家本人及作品曾受到当局的封杀。我的确佩服列夫托尔斯泰,他能用深邃的目光发现社会的问题根源,用一个最简单不过的故事,生动地告诉人们自己所在的社会制度是多么的没落和腐朽,只要这种制度存在,社会的不公平就存在,仇视和犯罪就会存在,战胜也就会永远存在。作家本人用心底在呼唤人们,来拯救这个社会,这真是一个有着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作家。
在书中,主人公聂赫留朵夫需要复活。因为他因为一夜寻欢,而伤害了一个姑娘,给她的终生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如果不是他当初不负责任,玛丝洛娃就不会遭人们的遗弃,就不会沦为妓女,整天一买笑寻欢为人生的追求和目标。当然当聂赫留朵夫再次和她相见,发现是自己当初的错误而导致一个姑娘的蜕变后,他异常的悔恨,并决定要拯救她,还要和她结婚,可事实并不能如愿。他反复地寻找各方的人士,想尽一切办法也没能最终将麦斯洛娃从监狱中救出来,这更反映了当时制度的黑暗和腐朽,多有的当官的,他们就不是为官清廉之辈,自己的私生活就是一塌糊涂,司法在他们眼中如同儿戏,老百姓的生命和生活与他们无关,即便是错判又能怎样呢?你能怪到谁呢?怪制度吗?没有制度规定他们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更没有人去追究和督促他们应该怎样坚持法律的正义,真是一个混沌的社会啊!
如果说聂赫留朵夫需要复活,需要对自己以前鲁莽付出代价的话,那么女主人公也是需要复活的。因为书中在描写当聂赫留朵夫和她谈如何拯救她,并要和她结婚的时候,他能感觉到当年那个纯洁的喀秋莎已经死了,从她的眼中传递过来的是常年在风月场合里所惯有的媚笑,我们不禁为人性的毁灭而感到悲哀。几遍把她的身体拯救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她已经被社会污染成了垃圾一块,如何能主人公过好美好的生活呢?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必须要复活,必须要很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必须要讲自己纯真的心灵和性情从反思中拯救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复活,也是真正的救赎。
由书我当然还想到我们,复活对于我们也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如我们的不良嗜好,赌博、酗酒、自私、沽名钓誉、形式主义、机械主人、拜金主义、官僚主义、职业道德沦陷、人性的泯灭等。如果我们也能好好地反省,我们能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能讲这些问题一一从身上拔出掉,那么我们也能复活,也能获得一个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