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总比困难多——图形转换教学后记
生:第一、第二个长方体,因为它们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只有两相对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切一刀才可能变成正方体。
第二个环节:
一个长方体长3厘米,宽3厘米,高5厘米。高截去几厘米就可以变成正方体?
一个长方体长4厘米,宽4厘米,高10厘米。高截去几厘米就可以变成正方体?高是5厘米、6厘米、7厘米呢?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清楚:要把这种特殊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只要从高里减去比长多的厘米数,且初步感知:长宽的数据没变,就是变成的正方体的棱长。
第三个环节:一个长方体,高截去3厘米就可以变成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
师:求长方体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能找到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有了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找到原长方体的长宽高已不成问题。
第四个环节:一个长方体,高增加3厘米就可以变成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
师:想象一下原来长方体的形状,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呢?体积又怎么算呢?
第五个环节:将以上两题进行对比,找到共同与区别之处。使学生发现,变成的正方体的棱长就是原长方体的长、宽,在减去或增加的过程中只是高在变化。不同是,第一种类型的长方体是个“瘦高个”,第二种类型的长方体是“矮胖子”。
当学生能总结出“瘦高个”“矮胖子”这样形象的语言的时候,原有长方体的直观形象是不是已经在他们的心目中建立起来了呢!